台灣備戰需要雙重加速: 爭取短期內購入軍備與強化軍員實戰能力.
"U.S. officials, former Taiwanese military leaders and security experts say they believe that means Taiwan needs to do more to ensure it can inflict enough damage to discourage an invading force or hold it off until the arrival of help—possibly from the U.S. After years of increases in military spending, China now has around 100 times as many ground force personnel as Taiwan and a military budget 25 times as large, according to Pentagon data."
中國武裝攻擊前,致力打擊台灣自衛信心的動機: PLA逾卌年無實戰經驗,且有印太鄰國的包圍壓力。
"Launching a full-scale amphibious incursion 130 kilometers from the mainland would be a daunting exercise, and the PLA has not had major combat experience since 1979. Beijing would risk major resistance from Taipei as well as a devastating military response from Washington. In addition, it would do grave, if not, irreparable damage to its t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not to mention the four militarily and economically formidable democracies it counts as neighbors: Australia, India, Japan, and South Korea. Indeed, it is hard to think of an action that would do more to jeopardize China’s long-term strategic prospects. It would be far less risky for Beijing to continue its present lines of efforts: increasing its bilateral military advanta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working to undermine Taipei’s self-confidence, and persuading Taiwan that it will eventually have to acquiesce to resolving cross-strait tensions on China’s terms."
https://thediplomat.com/2021/05/taiwan-at-the-nexus-of-technology-and-geopolitics/
回顧過去的美台中三方交戰:
「在金門823砲戰爆發後,美軍太平洋空軍司令庫特納(Laurence S. Kutner)曾主張,一旦兩岸爆發武裝衝突,美方就應率先朝中國大陸投擲原子彈,但僅限空軍基地,認為如此便不會引起美國政府中疑戰者的反對。與此同時,當時的美國官員不否認,此舉極有可能導致中國盟邦蘇聯進行核武反擊,但美軍官員寧可如此,也不願冒險輸掉金門。
時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垂寧(Nathan Twining)還曾表示,若攻擊中國空軍基地無法遏阻中方軍事行動,美方就不得不增加核武攻擊選項,最北應將上海納入轟炸目標。他坦承,這麼做勢必會讓台灣、甚至沖繩淪為核武攻擊的目標,但若美國國家政策是捍衛(台灣)離島,就必須接受這個後果。
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當時亦向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坦言,離島淪陷就代表中共更進一步。
最終,時任總統艾森豪駁回諸位將領的建議,仍決定先採用傳統武器。不過,由於當時的美國政府已不想再打一場類似韓戰的傳統戰爭,美方官員一致相信,除非中共停止奪取金門的行動,否則美軍下一步就會動用核武反擊。」
金門砲戰作為檢驗台敵友的定位點:
“吳崇涵、翁履中、陳冠吾三位學者的投書文章〈抗中不等於保台 川普賣槍不賣命〉,認為美國主流民意向來反對美軍涉入海外爭端,更別提是與美國沒有直接利益的台灣;對中國抱持反感與支持出兵協防台灣,沒有一定的相關性;川普面臨連任壓力,打抗中牌是在轉移防疫不力的批評;美國歷任總統基本上都是透過出售武器來挺台,避免給予台灣太過明確的軍事安全承諾。
這種論述背後,有著不可言明的預設:美國不可信任;川普政府的政策起心動念是選情或出於政治動機;美國「賣槍不賣命」,不會動用武力履行對台安全承諾,干犯中國,因為中國太過強大。可是三位學者卻沒有仔細分析,美國近年來對於台灣安全的看法,是否已經大幅改變?預設「美國不會出兵挺台」,但如何解釋歷史上美國於1958年金門炮戰中協防台灣及金門、1996年台海危機中派遣航母戰鬥群駛往台海巡弋、近來以軍艦通過台灣海峽與戰機偵蒐等實際行動對應中國軍事活動的增加?”
共機騷擾作用力與敵視中國反作用力:
"A poll by Taiwan’s state-funded research institute Academia Sinica, conducted in May, found that roughly 45% of local respondents se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an enemy of Taiwan, up from 25% in 2018."
趙君朔剖析路透社那篇解放軍犯台六套劇本,將重點放在馬祖攻防效應:
三國交叉的軍事與外交雙攻防令台海情勢維持在一個彼此箝制的膠著狀態:
"務實的拒統維持台灣獨立自主路線在今年的國慶演說上已經由蔡英文總統做了簡要但是非常深刻的詮釋:以「四個堅持」為指導原則,不屈服於任何外在壓力的中華民國台灣便是當前對台灣人民最有利的國際定位。"
米國連網路版珍珠港攻擊這種微乎其微都考慮到了:
"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轄下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局長伊斯特利(Jen Easterly)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演講時說:「一旦中國侵略台灣,也可能同時對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發動攻擊。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假設並非不切實際」。
她舉例稱,中國侵台「非常可能伴隨數條天然氣管線爆炸的狀況,我們的供水系統可能受到大規模汙染、通訊系統被劫持,交通樞紐也會遭到癱瘓」。
伊斯特利表示:「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在我國各地激起混亂與恐慌,以遏阻我們集結軍事力量與公民意志的能力」。"
米國前國安顧問注意到中國潛在立場的推進:
"羅金指出,習近平的言論顯示他已對現狀感到不耐,其行動更令人擔憂。對於習近平表明美國應「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博明認為,「這是目標的重大轉變」,因為中國現在表明,美中關係是以美國支持中國接管台灣為基礎,「習近平的意思是,『我不會再容忍台灣現狀,而你們美國阻礙了我們』。」"
明居正分析美中公報在當年外交文件解密後的角力演變:
熱戰機率增加的同時,兩岸都在加快軍員素質的提升與組織改革:
"梅惠琳認為,美中熱戰的可能性的確逐漸升高,但如果習近平認為共軍不會贏,就不會對台動手,因此嚇阻很重要,能力會影響意圖。中國目前軍力強項在於武器,弱點是人員和組織素質,以及一九七九年後就缺乏實戰經驗,不如美國持續累積作戰經驗,這些都是習近平的顧忌。"
美國對中軍的急遽擴張與動武意願保持高度戒備: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上将(Adm. John Aquilino)也在另一场关于美国国防战略与中国科技竞争的讨论中表示,无论是传统军力或战略核武器,中国军事扩张的速度都是自二战以史上最大的,中国在海洋、空中、陆地、太空和网络等所有领域的军事能力,再加上中国领导人更愿意冒险,这些都是让他最感到最忧心的事情。"
總覺得岸田這段發言帶著不太妙的預言感...
"「過去曾是我們敵國,一起戰鬥過的日美兩國,在戰後也成為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同盟國,讓日美的和解價值觀有了重新的認識,這是不要二度重演戰爭惨禍,下定決心的新重要契機」。
「日美同盟,現今是印度太平洋地區,更是世界全體的和平與安定的基礎,我國在採取的安全保障環境嚴峻情形目前持續增加中,也再次顯示出了這個重要性愈來愈高」。"
一戰紀念活動前夕,澳洲的《六十分鐘》為潛在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點——台灣海峽,做了專題報導:
@Perfume 解放军绝对会直接攻击日本平民和城市 东亚大战必定全面爆发
專政本身的不穩定因子:
"對中共領導人來說,侵台不是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基於習近平對風險的承受度比較高,又想要留下政治遺產,中共仍有可能不顧美國,直接攻擊台灣。"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7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