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政府官員似乎不太明白半導體產業與傳產製造業的巨大差異何在。
「即將舉行的會議中,布勒東則計畫能夠說服其中一間半導體巨頭赴歐洲設廠。歐盟期望能在2030年以前,將半導體產量提昇一倍,達到世界整體產量比例的20%。
且不只追求產量倍增,歐盟更希望能擁有先進的2奈米晶片製造工廠,並不單單謀求車用晶片所需的成熟製程。由於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無可爭議,消息人士指出,目前歐盟在兩者之中更屬意台積電。」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2494/eu-tsmc-intel-semiconductor-factory
歐盟磨了這兩年總算達成立法與行政部門的內部共識:
"「歐盟晶片法」(Framework of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Europe's semiconductor ecosystem,簡稱EU Chips Act)是在去年2月由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草案,並在今天與歐盟兩大立法機構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進行三方協商,對所有內容達成共識。
該法案主要目標,是希望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的市占率能從目前不到10%,提高到2030年占20%以上。具體作法包括透過研發及設廠補貼、簡化投資審查、建立供應短缺預警機制等方式,打造歐洲的半導體生態系,以掌握晶片生產自主性、降低對外國依賴。"
聳肩: 養虎為患的後果囉~
"執委會是在6月向成員國提出「歐洲經濟安全戰略」,試圖將已提案及規畫中的相關政策整合到這個框架內,並表明將陸續提出四個領域的風險評估:供應鏈韌性、關鍵原物料、科技安全及洩漏、經濟依賴或經濟脅迫的武器化風險等。提出關鍵科技名單即基於前述科技安全及洩漏的風險評估所需。
不論製造業供應鏈、關鍵原物料,或是避免高科技洩漏、遏阻經濟脅迫,中國都是歐盟避無可避的主要對象,但歐盟同時又難以割捨與中國經貿往來的利益,致使其各種「去風險」(de-risking)政策明明以中國為靶,矛頭卻不想對得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