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政府官員似乎不太明白半導體產業與傳產製造業的巨大差異何在。

「即將舉行的會議中,布勒東則計畫能夠說服其中一間半導體巨頭赴歐洲設廠。歐盟期望能在2030年以前,將半導體產量提昇一倍,達到世界整體產量比例的20%。

且不只追求產量倍增,歐盟更希望能擁有先進的2奈米晶片製造工廠,並不單單謀求車用晶片所需的成熟製程。由於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無可爭議,消息人士指出,目前歐盟在兩者之中更屬意台積電。」

bnext.com.tw/article/62494/eu-

無論是美國的美國製造、歐盟的半導體、中國的內循環,都有著「恃強凌行」的反全球化思維。效益不高便罷,動搖政治合作基礎就得不償失了。

“劉德音並直指,美國應該做的,並不是改變供應鏈:「我認為美國應該追求更快的運轉,投資在研發上,並培育更多博士、碩士和學士學生進入製造領域,而非試著移動供應鏈,不但非常花錢,而且成效不高。」

劉德音補充,如果一國執意要把技術鎖在國內、避免全球合作,將減緩創新速度。”

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

Show thread

從兩極對抗概念剖析自給自足的矛盾點:

“而美國外交建制派長年以來信奉的原則,則是一種被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Stephen Walt稱之為自由主義霸權(liberalism hegemony)的概念。自由主義霸權強調以遍佈全球的軍事投射力量為基礎,藉絕對的制裁能力保證由複雜法律規章所建構的制度約束性,再以武力與制度來鞏固「自由航行」、「自由民主價值」與「自由市場」等規範共同構成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而「全球軍事部屬」、「全球民主聯盟對抗極權聯盟」與「自由市場機制」正是鞏固自由主義霸權的「三本柱」。”

“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即在近日《金融時報》主持的一個講座中指出,拜登的對中政策是歐巴馬與川普政府的混合體。也就是同時包含「對抗、競爭與合作的混合模式」。但坎貝爾也指出,這樣的混合,必然存在矛盾之處。坎貝爾所謂的「兩種路線的矛盾」,若是以自由主義霸權三本柱來檢視拜登的外交政策時,我們就可以看到,自由主義霸權的穩定是以軍事力量、民主治理和市場經濟為基礎,用美國的綜合國力打造並維持一個技術互賴與經濟互利的環境,若是這個同盟與制度網絡,硬是被保護主義箝制了自由市場經濟,等於是把自由主義霸權三本柱抽掉一根,如此看來,正是「大廈將傾」之兆。”

voicettank.org/自由主義霸權崩塌的盧比孔河晶片

Show thread

美中競爭的態勢越發確立:

"「無盡邊疆法」(Endless Frontier Act)將要求美國政府在5年內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投資基礎和先進科技研究、商業化,以及重要科技領域的教育、訓練計畫,包括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訊、生物科技與先進能源等。

法案另將撥款100億美元給指定的至少10個區域科技中樞,並創造供應鍊危機因應計畫,來解決諸如衝擊汽車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短缺等問題。"

cna.com.tw/news/aopl/202105130

Show thread

“美國試圖向歐洲提出一項挑戰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的可行戰略,以類似西方版一帶一路計劃取代中國為主導地位的計劃以及保護關鍵供應鏈。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指出,白宮上週發表的供應鏈相關報告,不僅僅是重振美國經濟的藍圖,它實際上是關於讓美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能適應並足以跟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競爭。希爾曼說:「這不僅僅是要跟中國脫鉤,而是增加供應鏈的彈性並終結製造業的壟斷。這不是關閉貿易,而是要更具競爭力。」”

pourquoi.tw/2021/06/15/2021_g7

Show thread

米塞斯對兩種意識型態的競爭評語可謂不支持如今布林肯之類主張競合關係的立論:

"當今政治鬥爭的主要議題是:究竟是該以生產手段私有制為基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來組織社會,或是該以生產手段公有制為基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計畫經濟)來組織社會?資本主義意味:自由企業、在經濟事務方面消費者權力至上、在政治事務方面選民權力至上。社會主義意味:政府完全控制每一領域的個人生活、政府作為中央生產管理當局擁有至高無限的權力。這兩種制度之間沒有妥協方案。和流行的謬論相反,沒有折衷方案,不會有第三種制度可以作為某種永久社會秩序的模式。公民必須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作出選擇,或者就像許多美國人所說,在美國式的生活和俄國式的生活之間作出選擇。

在此對抗中,無論是誰,若想支持資本主義,都必須坦率且直接地支持。他必須正面支持私人財產權和自由企業。僅僅批駁某些為社會主義鋪路的措施,是徒勞的。只針對附隨現象,而不針對極權主義趨勢本身進行打擊,是沒用的。只一味批評官僚主義,是不會取得什麼成果的。"

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3

Show thread
Follow

紐時這篇投書的關鍵在於指出米中正在打一場關係體系存亡的霸權大戰: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military pre-eminence in East Asia would be a unique geopolitical shock, with dire effects on the viability of America’s alliance systems, on the likelihood of regional wars and arms races and on our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that undergirds our prosperity at home."

"中國在東亞建立軍事優勢將是一個獨特的地緣政治衝擊,對美國聯盟體系的可行性、對地區戰爭和軍備競賽的可能性,以及對我們維持支撐國內繁榮的全球貿易體系的能力,都會產生可怕的影響。"

cn.nytimes.com/opinion/2023102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