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隨著情勢緊繃而被迫明確。
"日本外交藍皮書是日本基於本身的外交立場,紀錄近期的國際情勢與外交動向,外務省每年都會製作。
今年藍皮書中,對台灣的記載延續去年的立場與文字,指台灣對日本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夥伴、重要的朋友」。"
"內文並首度提到,中國公務船在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遭的活動是「違反國際法」;對中國允許動武的海警法有「深刻的疑慮」。"
防衛白皮書也準備要出爐了~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正式版的防衛白皮書將說明日本防衛省政策、自衛隊活動及周邊國家動態等,預計7月彙整完成。...
...有關台灣情勢,草案提及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更加頻繁,也指出美國在軍事方面協防台灣的態度明確,強調站在日本立場有必要持續關注。"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岸信夫今天以視訊方式向歐洲聯盟歐洲議會安全保障及防衛小組委員會(Subcommittee on Security and Defence: SEDE)發表演說時說,「有關台灣情勢的穩定,對國際社會來說也很重要」。”
“這是日本防衛大臣首度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主要是因為歐盟預計在9月制訂印度太平洋戰略,因此邀請岸信夫發表演說,作為制訂戰略時的參考。”
日本的印太戰略找了荷蘭參一咖:
"會談中,茂木就荷蘭於2020年發表關於印度太平洋的獨自方針,並積極參與歐盟制定印太合作戰略報告表示,「這令我感到信心倍增」。此外,茂木還表示:「荷蘭與我們擁有相同的基本價值觀,是我們的戰略夥伴,希望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
對此,卡格回應表示:「希望在政治、安保、經濟、多邊合作等廣泛領域推動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雙方就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加強合作這點達成共識。"
從中國黨史角度回顧冷戰局勢形成:
"美蘇開始直接發生利益衝突了,當然是在第三國,是在德國。封鎖柏林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北約的成立,美國人就來了,而且擴大了。但這個時候的北約,還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不是軍事組織,美國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到歐洲,朝鮮戰爭的發生,直接結果之一就是北約軍事化,美國把大量的錢砸向北約了,大量的國防費用激增,全國動員,使得冷戰不可逆轉、沒有退路了。再後來,就是美日同盟、美韓同盟、澳新美條約、東南亞條約等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兩個陣營軍事對抗的局面出現了。"
原文網址: 專訪沈志華|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中國的立國之戰?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415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北約與美國聯手在本世紀的印太練兵應戰中俄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回答中央社提問如何因應中國近來在台灣海峽、南海等水域軍事行動日益挑釁,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US Fleet Forces Command)司令柯德爾(Daryl Caudle)表示,中國為大型海軍配備大量致命武器的工業能力一直在穩定、顯著成長,中國在台海、南海、菲律賓海的水域活動,美國感到擔憂。”
番外補朝鮮的克勤克儉:
"南韓、北韓2018年關係回暖,為促使兩韓鐵路重新連接,雙方聯合實施京義線、東海線鐵路調查。期間得知北韓所使用的鐵路車輛,車齡最長竟達110年,整體運作速度低於每小時50公里。"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448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