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作家Olga Tokarczuk《云游》里的一篇,讲症候群(syndrome):
"症候群,是一种小巧、轻便、偶发、不承担复杂理论重压的症状。你尽可用这个概念解释某些事情,然后就抛之脑后。一种可随意使用、用完即弃的认知工具。"
"我的症状表现为我总是被破损的、有瑕疵的、有缺陷的、破裂的东西所吸引。无论是什么形态,无论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失误,无论有没有前途,我都感兴趣...那些经得起精准测量、会让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满意而相似的笑容的典范形态,我统统不感兴趣。我的弱点就在于对畸形学、非常态感兴趣。我坚定不移,也不无痛苦地相信:生物正是在非常态中冲破表象,展现其真实本性的。不小心突然泄露的真相。伴随着令人尴尬的哎呀一声。完美的百褶裙下露出开缝的内裤。包着天鹅绒的家具里突然弹出了隐藏其中的金属支架,填得软蓬蓬的扶手椅里突然爆出一串弹簧,无耻地揭穿了任何关于柔软的幻觉。"
天,最后这一段,让我爱上了这个作家。
关于波兰作家,最开始让我惊艳的是Wisława Szymborska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那首《在熙攘的街上想到的》:
脸孔
地表上数十亿张脸孔
每一张都显然不同于
过去和以后的脸孔
但是大自然——有谁真了解她呢——
或许厌烦了无休止的工作
因而重复使用先前的点子
把曾经用过的脸
放到我们脸上
与你擦肩而过的也许是穿牛仔裤的阿基米德
披着大拍卖零售衣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某个提公文包、戴眼镜的法老王
来自还是小镇华沙的
赤脚鞋匠的寡妇
带孙子去动物园
来自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大师
正要去美术馆欣赏一下艺术
头发蓬乱的汪达尔人
有些脸孔出现于两百个世纪前
五世纪前
半世纪前
有人搭金色马车而来
有人乘大屠杀的列车而去
蒙特祖玛,孔子,尼布甲尼撒
他们的看护,洗衣妇,以及塞米勒米斯
——只用英文交谈
地表上数十亿张脸孔
你的,我的,谁的——
你永远不会知道
大自然必是想愚弄我们
而且为了赶上进度,充分供货
她开始自遗忘的镜子
打捞那些早已沉没的脸
(这最后一段让我爱上了她)
Let’s party like it’s 64 AD aka 虽然前两章完全应该重写但我满脑子都是雷文农神节特辑
https://telegra.ph/the-Omen-4-12-27
这是农神节的第一个部分 aka 社畜过年被家长催婚并迎来被上司压榨的新一年(不是
#论文导读 #老奶奶都能懂的论文导读
#如何迅速学会一些厕所词汇
Estimating molecular preserv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via metagenomic analyses of latrine sediments from two medieval cities
古厕所遗迹里往往有着大量的人类排泄物残余,通过分析古老排泄物中的微生物可以一窥过去时代人们的肠胃健康和饮食等活动,在古dna分析蒸蒸日上的今日,这篇文章对从古厕所的排泄物中提取微生物dna的可行性与潜力进行了分析。
文章选择了耶路撒冷和里加两处存在时期相近的中世纪公共厕所遗迹,从这两处厕所遗迹挖掘出的沉积物中提取微生物dna、对dna片段通过来源进行分类、并通过与当下数据库的微生物基因组对比辨认出这些dna片段具体来自哪些微生物。
使用当下的分析软件,两处提取出来的dna片段都会有50%以上的片段是无法分类的,除了软件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外,也说明如今的数据库没有涵盖足够多的与厕所有关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而因为厕所往往有着大量需要降解的有机物,所以微生物的含量也会在这过程中发生改变,今日所分析的沉积物中的dna片段,乃是多年各种自然活动之后的微生物状态,想要完全复现当时人类体内的肠道菌群情况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是在一个沉积物能够快速风化的环境,那么微生物的变化会比较少,或许就能够更好地还原古人类体内的肠道微生物构成。(徐徐复读:两千年前拉泡屎都能保存下来的考古人之天堂埃及。)但dna分析也带来了较为惊喜的结果,比如通过分析dna片段能够得出沉积物中存在着好几种肠道微生物,而它们也确实是曾被考古学家发现在沉积物中存在的。对一些性质比较稳定的东西,比如寄生虫卵,哪怕数量很少,也能提取出足够的dna来判断出它们属于哪种寄生虫,一些难以通过外观分辨的微生物化石从此或许有了一种新的分辨方式。
是一篇比较前沿的分析新技术的文章,说明古dna研究对于研究古厕所是有一定帮助的,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可能去做古厕所微生物dna分析的人很少,但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诸如粪化石、化粪池等厕所词汇hhh
原文: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tb.2019.0576
doi: https://doi.org/10.1098/rstb.2019.0576
今年热红酒香料放多了(因为用电饭锅煮的,锅相对来说太小了)。我的解决方法是1:1兑接骨木花气泡水,好喝!
酸和糖混合液刷脆皮果然效果拔群,不过刷太早就会黑得太快……(我用的是麦芽醋 & 白葡萄醋 & 蜂蜜。)
木柴蛋糕的馅用的是酸奶油兑椰子酸奶,白白刷一层,再点了一点紫罗兰金酒味奶油点缀颜色,但是不搅匀。
(紫罗兰金酒味奶油是Aldi的节日季限定,但是吃起来就非常春天,好像在三四月份一个很晒的日子里。冬至过了春天也近一分,不管谁开发的这个节日季限定,倒也不能说ta错……
在圣诞节,错峰补完过气的电影嘟
今年是非常崩塌的一年,翻记录数只看了40部,仅有往年三分之一,断崖下跌,要筛出2020限定10部是不可能的……那就分享一些个人感情上很难忘记、或觉得视角题材/手法有趣的电影。顺着记录写到10本期为止!
肖恩·贝克/橘色 (2015)
题材讲站街变性妓女的生活,贫穷毒品性剥削肯定是大氛围,但是切入点鲜活可亲,重点呈现人的要强。角色撕逼词汇量惊人,男跨女体格优势犹在,又加持夸张的女性特征装饰,堪称气吞万里如虎,黄昏后一街都是虎。我很喜欢肖恩·贝克的一个原因除了他的题材,有耐心以小见大,还有他非常擅长利用小成本做出精巧的作品,橘色是用三台5S拍的,苹果的高饱和糖水色拍出来的橙红街景非常明快,与内容相得益彰。
阿涅斯·瓦尔达/南特的雅克·德米 (1991)
导演是全世界最最最可爱的异性恋女的!这是阿涅斯拍去世的丈夫(也是导演)的电影,我不是很爱看爱情片,但这部绝对算春风化人,既有对私人生活的爱意注视,也算法国二战前后城市生活的风貌侧写,风格还很俏皮可爱。东亚人看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绝对算心灵热水澡,是真正的青春之歌!不同导演手法上各有擅长,但合力在虚拟世界里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围绕家庭关系建立的,理想型的人际关系想象:人与人之间不必要建立秩序,不试图互相占有,不产生受害者的爱。而且新浪潮导演普遍没有钱,自然光少机位拍摄,文本信息量大,对不习惯镜头语言的观众非常友好。(不知道从谁开始看就从侯麦开始看,俊男美女打情骂俏卿卿我我)
阿彼察邦/幻梦墓园 (2015)
泰国独立导演,内容常常隐晦涉及到“不可言说的军政府历史”,这一点观众如能克服隐喻带来的“沉闷感”或许会觉得亲切好看。我喜欢幻梦墓园更多是出于它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视角:怎么拍鬼这个概念。主流鬼片鬼一般要承担复仇的意义,是强调进攻性对立性的,尤其泰国知名鬼片,在女怨方面更是如此。阿彼察邦拍的鬼,就很像古典时代崇尚万物有灵六道杂居的世界,纸钱经幡有视觉以外的内涵,是强势刻板鬼之外的本土味儿鬼,不恐怖(因为目的不是恐怖)。不过是那种通俗意义上说会看睡着的电影!
科恩兄弟/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2018)
见导演知风格,绝对的合家欢热场大推荐!六个美国西部主题片段,悬疑风俗狗血荒诞,错过这一个,还有下一个~叙事一流,看完觉得很久没有享受只为“故事”着迷的快乐了。
奥森威尔斯/风的另一边(2018)
导演遗作,不是完整作品,但也差不多了。熟悉他的话可以直接看,不然还是先看代表作比较好。这部没啥内容,可以开开心心尽享视觉部分,就是一个超级时髦性感的大mv,把美国七十年代那种彩色拍得如梦似幻(我特喜欢这个!如果我家能装一墙led屏可以一直放),在装逼高峰上,没有人能比奥森威尔斯站得更高!
成濑巳喜男/女人步上楼梯时(1960)
沟口和成濑是日影黄金年代我最偏爱的两位导演。他们不像黑泽明能拍史诗,拍气魄大视觉壮丽的电影,这两位都是专注女性题材的,沟口更古典一些,带点话本故事感(连带安利雨月物语,但成濑或许更好懂一些),成濑喜爱拍都市女性。这一部讲战后东京银座一位妈妈桑的故事,男性要重新咂摸旧道统中男子汉滋味(小津秋刀鱼之味的题材),军国主义声调刚刚散去,向外已无路可走,便走向女性。而女性先要面对战败后的物质萧条、又要面对旧秩序崩塌带来的退无可退(不再能靠相夫教子度日),从命运垂下的一根蛛丝往上找到出路,冲突之下便是高峰秀子对生活不断叩问与碰撞,直面情人不自知的道德粉饰,直面自己的情欲压抑,直面社会对欢场女性的全面围剿。(为秀子姐姐点一首地尽头),题外话,成濑真的能拍出男女爱情那种纤毫毕现的狗逼感……
查尔斯·劳顿/猎人之夜 (1955)
故事是很简单的讽喻故事,美国大萧条背景,一个爸爸为了挨饿的妻儿抢了一笔钱,在家门口给孩子交代完就被抓走绞死,一个大坏蛋觊觎这笔钱,害死了妈妈,追杀两个孤儿的故事。视觉和讲述都带着奇幻童话风格(是从儿童视角拍的),非常非常美丽,是今天list里最推荐的!简单故事之外,它感染力非常强,在影展大荧幕上看第二遍也嚎啕大哭。大坏蛋是罗伯特米彻姆演的,光他的表演足够值回观影时间(连带推荐他的黑色电影漩涡之外),渣得人魂飞天外,想杀了他也想被他杀了。
肯洛奇/我是布莱克 (2016)
基本就是万青唱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怎样的三十年,怎样的崩塌,崩塌之后人怎么办,以及大厦是怎么设计的。肯洛奇是关心普通人社会福利的导演,拍的都是最关乎人们生计的故事(布莱克讲在申请社会救济时普通人如何困于行政设计导致恶性循环),是打直球照亮文艺界的现实主义,真诚又会拍。
柯南伯格/暴力史(2005)
这个属于一旦了解情节会降低观影效果的电影,不剧透。就讲下电影主题,性与暴力,容易滑向符号展示或精神分析的类型。世上数不尽的陈词滥调都取自这里。但电影全然避开坦途,闲置音效与色彩冲击,打斗群戏只用极少的声音,几乎抛弃了拳拳到肉的听觉感受,所以凡有动静都是足够惊骇人的,比如比拳头更硬的枪。也不拍不真实的血,所以一旦有血就特别不适。这在暴力超发的电影世界里,对观众来说是麻木感的矫正,重新唤起了对暴力的恐怖。意图很明显,不是拍暴力美学,就是拍暴力。至于结尾,则介于心有余悸和感人至深之间,看观众的赌性了。故事还是很爽片的,很适合情侣!贡献了viggo最帅的角色——不是阿拉贡!
贾樟柯/三峡好人 (2006)
打心底来说,我对贾导电影的亲近胜过李安。他特别懂国人的大度——对小事纠缠不休,对人生的大不甘,只要有一个说法,就能立刻接受一种完全不相等的扯平。难以评价这样的智慧与气魄,也许没有这种智慧托底,日子是蛮难过的。以及我对长江真的有难言的乡愁……
……凑够10部了,恐怖片嘟异形嘟爽片嘟和各位大师们,我们下期再见!
刚刚看到个评论说“大举报时代已经来了”,但是举报两个字写的是缩写就写的“JB”,我还想了半天“大JB时代已经来了”是什么,什么大几把时代。立刻结束缩写时代!
https://dig.chouti.com/link/30197351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说,现在相当部分的 90 后、00 后都有网贷、消费贷款等经历,甚至有些人深陷其中。于是乎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批评年轻人没有自持力,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一种是批评当下的环境就是在营造一种既然你没钱消费,那我想尽办法借钱给你消费的风气。
再联想到之前和一位在深交所搞金融研究的朋友闲聊时的话,我发现国内的顶级互联网企业,诸如阿里、腾讯、新浪微博、美团、滴滴、京东、百度,甚至小米、OPPO 等,他们的业务除了本身创立伊始的核心业务外,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点,搞网络贷款、消费金融。
当然,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Google、Facebook、Twitter、Amazon、Uber、Apple 等企业也都搞网贷、消费金融。
这么来看,只是苛责年轻人没有自持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有失偏颇。这种批评本身提前预设了年轻人就应该理性、成熟。不是有人在有组织有规模地刻意营造这种环境,你信吗?
梅兰芳亲自改编的京剧 《生死牌》。画家王叔晖。
故事:一豪门公子在河边调戏民女,自己意外失足落水淹死。
豪门强迫知县讲民女处斩,但是正直的知县查明真相想放走民女。
但放走了民女,知县自己就会受豪门整治,不得好死。
知县的两个女儿都想要自己去代替民女被斩。这样既可以让无辜的女孩免死,爹爹和自己的姐妹之后也能过好日子。民女知道后坚决不同意。
三个女孩用摸生死牌的方式抽签,都在抢死牌。
虽然后面还是中国老百姓喜欢的那种没什么意思的皆大欢喜结局(遇到了官更大的清官),但是三女抢死这一幕给我看哭了。之前看过很多把西方歌剧换成现代背景(其实也是为了给服化道省钱)的制作,很想看看这一幕改编成现代剧的舞台呈现。想看女孩们的无奈愤怒善良勇敢。
和大家一样来自宇宙大爆炸——别问是第几次。
Like everybody, from the Big Bang. Never mind which one.
*二进制的船员绝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