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員訓練,潛艦本身的相應軍事設施也在亟需之列:
"何理凱說,台灣的當務之急是建造堅固的「潛艦掩體」(submarine pen),或將潛艦停放在與水域相通連的洞窟基地,以提高潛艦在母港的存活率,確保海鯤軍艦不會在待命或回基地加油時,輕易被共軍摧毀。"
"吉耐獅進一步說,如果共軍登陸台灣,代表台灣的岸置飛彈系統大概也已被摧毀殆盡,潛艦卻能繼續從水面下攻擊敵艦,進而切斷共軍登陸部隊的海路補給,台灣必須具備「重層嚇阻」的能力,使共軍不易攻克台灣。"
巴士海峽的特殊重要性再度因為潛艦而被看見:
"巴士海峽則有「潛艦走廊」之稱,加上是菲律賓海與南海的交會區,水文、海流複雜多變,亦是共軍派遣機艦蒐集水文資料的重點區域;目的是在需要時,可掩護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水面艦隊與潛艦,從巴士海峽突破轉往西太平洋(包括台灣東部深水區)執行任務。"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若以台灣周邊海域水下地形研判,台灣海峽不適合潛艦作戰,評估在北部的宮古海峽、南部巴士海峽、東部西太平洋區域,各有2個、共6個適合台灣潛艦遂行反潛反艦作戰的伏擊區。"
德國之聲對緬甸北部這波反抗軍勢力與行動有較清楚介紹:
[ “北方兄弟联盟”由若开军、缅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组成。2021年2月军方发动政变从昂山素季的民选政府手中夺权后,政府军与包括联盟成员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战斗愈演愈烈。约一周前,“北方兄弟联盟”对政府军展开了联合进攻。
民族武装联盟称,此举旨在清剿果敢地区的中国电信诈骗集团,以及他们所称的政府军“政变武装集团”。声明还称,其成员"致力于铲除压迫性的军事独裁统治,这是缅甸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俄烏戰爭仍然是米國這波制裁名單出爐的根源:
"阿聯酋最近做出試圖限制對俄羅斯的商業活動的決定,美國方面表示值得肯定。大約十家土耳其公司、二十家阿聯酋公司和三家中國公司尤其受到關注。,美國財政部還針對參與國外設備和技術貿易以及研發的俄羅斯實體和個人。
美國財政部將七家機構和幾家銀行的負責人列入制裁名單。財政部制裁的同時,國務院還對大約 100 名個人和實體以及商務部 (DoC) 對 13 家新公司做出了類似決定。"
隨著晶片戰爭開打,荷蘭晶片業也找到中國市場以外的新出口:
"近些年,荷兰与越南的关系发展很快,两国高层互访非常频繁。越南总理范明政于2022年对荷兰进行了正式访问,荷兰首相吕特在2014年和2019年对越南进行过两次正式访问。这次应该是吕特任内对越南进行的第三次访问。
两国在2010年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建立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
能源汙染連帶減少可能是中國經濟衰退少數好處之一:
"Nate Hultman,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aid it was critical for China to work on grid reliability — an issue that could determine whether China uses all the coal it has developed.
馬里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內特·霍特曼表示,對中國來說,提高電網穩定性是關鍵,因為中國是否需要使用所有已開採的煤炭可能就將取決於此。"
[ “If they know how to run their grids with high levels of renewables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that will relieve some pressures on needing to use coal,” said Mr. Hultman, a former aide to Mr. Kerry. “The real outcome for climate depends on how you manage that grid.”
「如果他們知道如何使用大量可再生能源來保障電網的運行,並能提升效率,那對燃煤的需求壓力就會得到一定緩解,」曾擔任凱瑞助手的霍特曼表示。「對氣候產生的真正效果取決於如何管理這個電網。」]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1103/china-solar-energy-cop-28/zh-hant/dual/
"陳駿季表示,世界開發中或落後國家農民缺乏蔬菜營養,台灣政府向來支持亞蔬研究開發,特別是非洲原生蔬菜種原擁有抗氣候變遷特性,亞蔬也在坦尚尼亞及史瓦帝尼設立種原部收集原生蔬菜,再提供給非洲學校及家庭種植。目前亞蔬已收集6萬5000份種原,台灣希望透過亞蔬持續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蔬菜營養價值。"
解放軍的海空危險行為層出不窮,反而陸軍最穩定:
"渥太華軍用直升機Sikorsky Cyclone 10月29日在國際水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殲11(J-11)戰鬥機發生2次相遇。第一次相遇發生在南海北部西沙群島34英里以外的國際水域,第二次是在西沙群島23英里以外的國際水域上空,當時加拿大軍艦正在西沙群島以東100英里的水域作業,並出動直升機搜尋一艘先前發現的潛水艇。當時中國戰鬥機距離加拿大直升機僅有100英尺距離。
駕駛直升機的米倫表示,加拿大等國家曾多次看到中國戰鬥機刻意接近固定翼飛機(fixed-wing aircraft),但針對直升機採取此類行動的情況很少見。"
日幣匯率與財政狀況連帶影響到日本國防採購方向:
"一位政府官員表示,防衛省不會對沖匯率波動,這與企業不同;意味著,日本防衛省幾乎沒有辦法緩解戰斧巡航飛彈和F-35隱形戰鬥機的購買成本上漲。
報導指出,隨著支出削減,日本決定優先購買美國製造的先進前線武器,例如可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飛彈。"
昨天WSJ才出一籮筐完整極音速導彈專題,今天英國電訊報就有人投書對中國解放軍發展(一樣是極音速)洲際彈道核彈的顧慮,總覺得後頭有甚麼大瓜等著要爆...
"And if the Americans can’t tell a nuclear ICBM from a non-nuclear one and also can’t be sure they could shoot down an incoming ICBM, then they have to treat every ICBM launch as a potential nuclear strike and respond accordingly – with ICBMs of their own. The alternative could be one-sided atomic annihilation."
https://news.yahoo.com/china-working-weapon-us-decided-113322091.html
這種跟塔利班哈瑪斯差不多的性別水準....
[ Faced with a demographic crisis, a slowing economy and what it views as a stubborn rise of feminism, the party has chosen to push women back into the home, calling on them to rear the young and care for the old. The work, in the words of Mr. Xi, is essential for “China’s path to modernization.”
在人口危機、經濟發展放緩,以及當局認為的女權主義執拗增長面前,中共的選擇是把女性推回家庭,叫她們養兒育女、照管老人。用習近平的話說,這項工作「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1103/china-communist-party-xi-women/zh-hant/dual/
"從過去30年對史前顱骨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我們這個物種的大部分歷史中,這種齒列邊緣對齊的結構都是成年人的標準配備。但是隨著社會採用新式農業技術,例如種植穀物和養牛,人類的飲食也改變了。當粥、起司和其他軟食壓倒性地出現在古代人的菜單上後,人們的牙齒磨損減少,導致更多人成年以後依然維持覆咬合的狀態。"
"當布拉西的團隊將語言紀錄與不同社會如何取得食物的資料比對,他們發現在現代狩獵採集社會的語言中,「f」音的使用頻率只有農業社會的四分之一,顯示飲食可能與此相關。他們檢視印歐語系照這個大家族的時候發現,直到4,000到6,000年前,唇齒音出現的機率低於50%。
唇齒音出現的時間,大致和語言使用者開始食用乳製品並種植穀類作物的時間吻合。布拉西的團隊認為這並非巧合。"
美中關係又一緩和跡象:
"美国农业代表团来自十一个行业团体,其中包括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美国谷物委员会和美国小麦协会。据路透社报道,一周前,中国粮食买家在美国爱荷华州与美方签署了不具约束力的购买数十亿美元的农产品协议,其中大部分是大豆。这是自2017年以来双方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协议。 "
"油籽和谷物是美国对华出口的数量最大的产品,去年的出口额达254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半导体等其他商品,但巴西大豆和玉米的丰收,影响到美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
從中國黨史角度回顧冷戰局勢形成:
"美蘇開始直接發生利益衝突了,當然是在第三國,是在德國。封鎖柏林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北約的成立,美國人就來了,而且擴大了。但這個時候的北約,還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不是軍事組織,美國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到歐洲,朝鮮戰爭的發生,直接結果之一就是北約軍事化,美國把大量的錢砸向北約了,大量的國防費用激增,全國動員,使得冷戰不可逆轉、沒有退路了。再後來,就是美日同盟、美韓同盟、澳新美條約、東南亞條約等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兩個陣營軍事對抗的局面出現了。"
原文網址: 專訪沈志華|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中國的立國之戰?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415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大家看電視新聞時記得留意是否有如江峰提及引用中新社畫面,印象中的壹電視跟年代新聞都有此類迎合統戰嫌疑之舉,下次若有看到時會貼上來做為佐證:
"AERONET的校正工作仰賴一個高山乾淨大氣背景的戶外校正平台,這個條件目前全球只有夏威夷背景站(Mauna Loa)和西班牙伊薩尼亞背景站(Izaña)受AERONET認證。
環境部指出,今天獲得NASA認證後,鹿林山站成為全球第三個具備產出絕對標準件的平台,也是亞洲第一,產出的資料可直接或間接應用於全球空氣品質與氣候變遷的研究,突顯台灣環境監測的永續責任與積極參與。
鹿林山測站座落於嘉義與南投交界、玉山國家公園內,位於海拔2862公尺的自由對流層中,長期監測溫室氣體、輻射通量、大氣汞、氣膠等空氣污染物。"
潛艦人員需要的潛壓訓練也要有相應設施:
"國防部軍醫局先前曾表示,相關設施將另外配合減壓艙含治療艙輔助訓練,可幫助官兵增加個人肺部氧氣含量,提升潛水訓練及作戰成效,提升國軍戰力。而模擬深潛訓練艙,可使潛艦學員學習適應壓力異常的工作環境,讓人體逐步適應各項生理數值變化,降低執行任務過程中,發生各項病症可能性。另配合採購訓練艙,新建「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大樓」,提供官兵完善、安全訓練環境,也可收集潛水生理訓練參數,強化軍陣醫學研究能量。"
俄羅斯衛星與核潛艦技術已經貶值到用砲彈來換:
"南韓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國會情報委員會成員劉相凡(Yoo Sang-bum)昨天告訴媒體說,國家情報院已向國會議員進行簡報,稱北韓「已出口超過100萬枚砲彈,這數量足以在俄烏戰爭中使用兩個多月」。"
台灣繼續加碼矽幕:
"國科會表示,晶創台灣方案第一期自2024年啟動,為期5年,以晶片結合生成式AI等關鍵技術,帶動各行各業全產業發展。並以四大布局,包括結合生成式AI與晶片帶動全產業創新、強化國內培育環境吸納全球研發人才、加速產業創新所需異質整合及先進技術、利用矽島實力吸引國際新創與投資來台。
陳建仁在會中指出,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崛起,晶片已是驅動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各行各業突破創新的動力來源,並將成為下一波工業革命的關鍵科技,台灣半導體實力全界有目共睹,儘管過去受疫情影響,我國仍成功維持經濟成長與社會穩定。"
2024/02/29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