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Costco那个32°C保暖内衣套装,读作保暖秋衣,写作半永久皮肤,极薄,很舒适很贴身,没有紧绷的感觉,但是冬天居家穿可以给胸部的支撑力度正正合适,非常保暖,已经穿了两年了还没有起球,我们这里14刀两件上衣或者两件下装,28刀能买两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住在有冬天的地方的朋友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上,一季过去能省不少暖气钱呢(。)

还有一个代餐小窍门就是,水田芥(watercress)做熟了吃像荠菜。

如果过年前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的话,今年春节我就试图和面擀饺子皮包水田芥牛肉饺子以示庆祝……

Show thread

为了看别人的代码今天紧急明白了 C++(搜索得到-=和pow的意思好像也不算明白吧喂),但是数学反正是一样的,现在我怀疑我捉到了这个作者的虫……(这个东西已经出版更新换代五年了给我和无数HPC带来噩梦,真的有虫吗,这简直就像玛蒂尔达发现项链是假的一样()

今天和友邻聊起东爱了!因为我没完整地看过东爱,现在对剧情的印象也很模糊,所以提起这部剧,比起大家对结局的遗憾和对莉香的喜欢,我更喜欢的其实反而是和剧情本身无关的东西,更类似于一种对剧中人物所处世界的憧憬,对瑰丽的成人生活的向往。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希望自己长大后去大城市工作,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拥有那种质地……那可是1991年啊
看到几乎每篇写东爱的文章里都会把它放在某个不可逾越的位置上,可能注定不会有第二个东爱了。当时日本的经济泡沫尚未破裂,人们都好有钱,生活充满了余裕,大家都爱旅游,到处开满了海滨浴场,奢侈品畅销到现在日本仍是淘vintage的理想去处。据说有年轻女郎站在银座看橱窗里的包,就有路过的人买下来送她——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中东石油大国。东爱的大结局收视率高达32.3%,两三年前看文章说,这样的神话完全是不可复制的,泡沫破裂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盛景了,拿最近的爆款剧《逃避可耻》对比,收视率能过10%已经算不错的成绩,题材也变成了青年男女如何省钱搭伙过日子。热情大胆,浓烈炽热的女郎消失了,崭新明亮的都市生活消失了,不如说是那种一切充满希望的生活消失了,“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好喜欢突如其来的爱情,如果有条件看视频,会在b站搜出片头视频来听,每次都好让人心潮澎湃。片头大段拍摄东京的都市生活,熙熙攘攘的人群,被拿走的报纸,成排的公共电话,早上的公园有人晨跑,大家都穿着版型挺阔的大衣通勤,看起来好忙碌,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充满自信。唉,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感觉,好几年前微博上曾经热转一个八十年代的日本可口可乐广告,叫I feel coke,每次看片头曲的时候都让我回想起来,链接我放在下面。当时转发里说,这就是我小时候以为长大后会有的样子啊。我看东爱的时候想的也是,这就是我小时候以为长大后生活该有的样子啊

bilibili.com/video/BV15s41187o
(我最喜欢p5!

开始暴言 

当然我直觉性讨厌那条微博是因为,我觉得生死观是我自己的事,爹味网友对我的生活我的经历懂得些什么,ta就觉得我应该认为随葬品不吉利。我还喜欢没事去墓地蹓跶呢,并且这个爱好不带猎奇或哥特心态。哪怕真有鬼,鬼也是人变的,人里还有爹味网友这种人呢,鬼有甚可怕。

Show thread

没有关系,现在才五点。the night is young! (对不起没想出来合适的翻译)三个小时以后我一定会饿然后再吃一餐把鱼肉吃掉(???

现在锡纸包就再次包好放回加水烤盘,烤箱80摄氏度保温着好了……

Show thread

补充:180度是摄氏度。总之在灶上隔水小火焖也很省事啦。

Show thread

啊我真的是想一餐吃两个菜才做了两个,结果用鱼皮莳萝炒胡萝卜丝吃完饭就饱了……鱼肉很好吃也吃不下了 :blobcatfearful:

Show thread

做熟了的莳萝吃起来像茼蒿代餐(?)这点真是太棒了,下次买波兰熏肉切片来煸炒莳萝,一定非常好吃。

Show thread

今天抽取“通过赶紧用掉”的食材是三文鱼尾排和莳萝(dill)一包!

三文鱼去皮,和蘑菇丝姜蒜末洋葱丝莳萝碎一起放进锡纸里,加一点日本酱油/生抽/蒸鱼豉油一点盐一些胡椒粉,滴几滴油,包起来,然后放在加水容器里密闭加热。这个菜是《深夜食堂》“三文鱼与蘑菇”那集里看来的,细节我记不清了但是大方向就是这样。剧里面是把锡纸包放在加水的锅里盖上锅盖小火焖,我之前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把锡纸包放在烤盘里,烤盘里加水,关进烤箱,180度十分钟(左右)关烤箱用余温焖熟。这样做出来的鱼非常嫩,蘑菇也鲜。

鱼肉在烤箱里的时候,把之前剥下来的鱼皮刮鳞,放在平底锅里小火煎(不用放什么油)。煎鱼皮的时候洗蒜瓣洗胡萝卜洗莳萝削皮切丁切丝切段,这个时候把鱼皮翻过来一看已经金黄了,改大火,下蒜末。圣诞烤鸭时收集的鸭油舀一勺下锅,有油就可以开始炒胡萝卜丝,加生抽、醋和白胡椒粉,炒到胡萝卜丝油亮亮的就加莳萝段,炒到莳萝段的生棉花味变成茼蒿气味,加一点辣椒面。因为茼蒿气味和烟熏味最配,就再加一点 smoked paprika,拌匀出锅。

这样不花什么钱就有两个下饭菜(140g三文鱼尾排盛惠1.9镑),一个人吃两顿都可以,但并不苦哈哈的。再随便吃点水果一天蔬果 five a day 就都吃到了。

我想说的是“突然”而不是“依然”,但是总之磕就完了(???

Show thread

週日的晚上,在薑撞奶和豆花之間天人交戰 :blobcatnotlikethis: 最後選了適合冬日的薑撞奶!

熱騰騰的水牛奶撞進新鮮的薑汁,稍等上幾分鐘便會凝固,這時候可以放個湯匙拍照哦!今天還嘗試加了桃膠,熱騰騰的薑撞奶裡冰冰涼的桃膠帶來了味覺上的衝撞,也是非常值得一試的配搭 :ablobcatmelt:

資深薑學家點單小撇步:一定要選加辣/大辣,這樣姜味才過癮!

当时附中校长给我们开班会,一位学姐从国外回来,分享高考经验(附中本科出国的人也会参加高考,帮学校刷平均分),然后去参加活动匆匆离开,副校长用赞赏的语气说,“家教严格,她弹钢琴时妈妈会在旁边用一个尺子打她的手,孩子没少挨打”

小粥用发言的音量说,但是打小孩不对的
我立刻也说,嗯,真的不对
其他同学也点头和小声说话起来

副校长搪塞了几句,最后说各家有各家教育方法吧,你们看这个学姐是不是也还是很开朗阳光;然后转移话题

总之,一个这样的小粥,比一个那样长大还开朗的学姐好像更难得,小粥是我最后认识的一个这样的人

毛象首页依然开始聚众磕11,我好快乐(喂

瑜伽修行者里有一种,在吃东西时持一个手印的传统,大意是提示自己吃这个东西是因为你的精神体需要吸收能量,就跟你的身体也需要(物质形式的)能量一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两者的区别和关系,不然胃通过消化食物把能量输送给精神体的过程就会变成无意识活动,时间久了人就会忽视"进食"这一行为的本质。我挺喜欢这个概念的,感觉跟学化学差不多,这学科里面的知识通常都是以一个"大型块状物"出现的,比如TLC,看上去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块硅板上的水渍和污点来判断某个液体里有多少种化学成分,这个知识是种烹饪食谱一样的东西,即便不考虑太多背后的过程与原理也不妨碍你做成这件事。

但如果你凑近去观察这个"知识块",会发现里面发生的事情太多而且太快了,像是"被溶解""毛细作用驱使mobile phase在硅板上攀爬""物质会自行判断是否要停在某个位置上""被硅拖住的分子"... 这些事情在人类尺度的时空下是很难直观想像出来的,你必须让思维呈毛刷状展开,尽量感知毛刷上每一根纤维是如何与某个事件接触的,这样才能间接的让这个知识块在脑海里变得生动起来,当然就算它不怎么生动也不影响你在脑海里存储和使用这个知识块,只不过这种状态很像是,构成这个知识块的"粉末"被一种无意识的力粘合起来了,你无法随意把这个知识块上的一部分掰下来使用(品尝其滋味,丢进别的溶液里等等)而已。

学习这类东西就类似于品尝美食(?),重要的倒不是把肚子填满或是追求口腹欲,而是进食时非常适合进行development of sense:训练自己去感受食物的层次,分辨食材和烹饪手法的差异,并整合成某种美感,就像是长期接受训练的画家可以从自然对象里抽取线条轮廓,区分出微妙的色彩差异一样,是件有助于精神健康的事情。

*当然也会带来成倍的痛苦,不过这个是我也想不太清的东西了

当然我在2020年想明白的一件事之一就是,很多人发表一些言论不是为了讨论事件、分享心情或寻求真理。ta们的字里行间其实是想强调“想当年我在扭腰的时候”“我和大牛谈笑风生”“我知道你不知道的XXX知识”,总而言之“我比你优越”。

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人家好厉害我好渣,后来觉得ta说的这些“上等人条件”做没做过又说明得了什么呢,有多惨才会拿这些东西来装裱门面寻求安全感。总而言之,套用一句烂俗网路流行语就是——

Show thread

这种生死之别的忌讳感觉仿佛也是一种当代发明,各地民俗文化展现各种各样的生死观,这人言论可以说是代表最糟的一种。

真想知道这人还敢继承死人的遗产吗,不吉利的呀(阴阳怪气

Show thread

跑出来哼哼唧唧“这个XX可是来源墓葬出土文物的文创,你们居然一点都不忌讳地把它当摆件”的酸腐先生们,是一点都不如普通文盲,看到一个东西花花绿绿好看就摆起来看。

转自微博@鱼拉维亚
大概是五六年前吧,看到过美团的一个广告,内容是一个女生将内裤脱到了脚踝的位置,具体文案记不得了,印象里蛮低俗的,后来就决定不用美团的产品。一直到出了国,也没怎么用过。

这其实是我个人的一个洁癖,我无法说服自己能给一个道德价值上我不认同的公司掏钱,所以有时候看到某个公司做出了什么我不认同的举动,我都会下意识告诉自己,不要用。(当然我认为抵制抄袭电影最好的办法也是不要看,不要讨论,不过那扯远了。)

但随着中国的互联网进程加快,你会发现,你隔三差五就会被这些公司触碰一下,后来的神州租车,绝味鸭脖,杜蕾斯,京东,百度,腾讯,阿里,滴滴,360,饿了么,一直到这两天的拼多多。天啊,这些年我给自己列的清单我都快数不清了。你逐渐明白一个事实,如果保持着这样的道德洁癖,显然你在中国是活不下去的。你会发现,你的清单只会越列越长,最后的结果,只会像是一个特工在穿越重重机关的密室通道,小心翼翼地活下去。

当然我是比较幸运的,大部分时候,我不需要和他们打交道,也就不必面临道德困境,这的确是一种幸运。

然而更令人难受的是,即便出过一次次各种各样的丑闻,你会发现,那些公司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过越好,人们常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这种记忆只存在于少部分人在多年前打开过的一个网页中,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出了这个讨论圈,根本不在乎这件事。

我没有想要指责任何人的意味,毕竟生活在这里,如果你一直保持那么高的洁癖,那么最后的结果将会是最终无路可走,也许只能选择躲进深山老林中。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用,毕竟我也是一个还在用微博的人。互联网的每一次下场和厮杀都是风卷残云,事了拂衣去,留下一片狼藉,根本没得选。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变成了,在每一次的舆论过后,大部分人看不到也不在乎,小部分人只能捏着鼻子继续用。互联网公司们在舆论过后,迅速靠着一波红包和补贴们越过越好,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

我相信拼多多们也会越过越好,这是一定的。毕竟在中国有着如此蓝海的市场,没了拼多多,还会有下一个什么多多,没了饿了么,还有有下一个什么了么,他们照样会用着同样的方式攻城略地。只是我想说的是,当你发现每一个进入这个系统内的公司最后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你会不会意识到,本身是这个系统出了问题。

m.weibo.cn/7447697297/45914760

@我还能怎样123:绝味的厌女海报使我拉黑了这家,百草味的零食分男女,加上全棉时代恶心的广告让我不得不认识到一件事——即你在拉黑这家之后想找同类替代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害怕的,你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蹦出来这种情况,因为ta们没有价值导向,在一个为金钱杀红了眼的时代,普世价值不重要,并不妨碍赚钱。

Show thread

看完了Akram Khan的《陌生人/Xenos》,作为舞蹈剧场它没有具体剧情,但足够具象对观众很友好。主角惶惑、茫然、肮脏,但那些生活片段、情绪变化刻在肢体动作与反应里,然后你可以自行拼凑出他的身份与经历:
他是传统舞者,殖民士兵,和一名亡者。

#剧场鸭

Show older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