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翻白眼的馬後炮反應: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蘇利文(Jake Sullivan)接受多家電視新聞台的訪問,他告訴「福斯週日新聞」(Fox News Sunday):「我們處於關鍵時刻,當前任何一天,俄羅斯都可能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或是可能從今起約數週後,亦或是俄羅斯可能選擇採取外交途徑。」
而蘇利文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節目「會晤新聞界」(Meet the Press)訪問指出,俄羅斯可能採取的行動包括,併吞烏克蘭的頓內茨克(Donetsk)地區、網攻或全面入侵烏克蘭,並說俄羅斯可能最快7日就會採取行動,但也可能需時數週。"
不曉得德國回應了沒?
"基輔當局明確提出所需的「防禦性武器」種類,包括中程防空飛彈系統、便攜式地對空飛彈、反無人機步槍、電子追蹤系統、夜視設備、監控攝影機和彈藥等,並強調這些防禦性武器僅用於自衛。"
俄羅斯與白羅斯藉軍演名義封鎖烏克蘭所有出海口:
"The blockade has underscored the vulnerability of Ukraine’s southern coastline and its ports, as well as the inability of Ukraine and NATO to deter Moscow in the Black Sea."
這種風雨欲來的局勢真令人緊張不安:
"美國國務院在當地時間14日表示,俄羅斯在鄰近烏克蘭的白羅斯邊界地區集結軍隊,並敦促美國公民立刻離開白羅斯,聲明表示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的不尋常且令人擔憂的軍事活動有所增加,鑑於局勢的高度動盪,強烈建議美國公民不要前往白俄羅斯。"
俄烏交戰前傳:
"Ukrainians aren’t waiting for the war with Russia to start. They have been fighting one since 2014, when Russia first invaded and seized portions of the country. Moscow has since used armed proxies in eastern Ukraine to pursue a grinding conflict aimed at bringing its former vassal to heel. The war has cost the lives of at least 14,000 people, drained billions of dollars from Ukraine’s economy and displace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residents."
"Most of the Ukrainian military casualties came in the first year, when fighting was heaviest and training and medical provision at their weakest. One or two have died every week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often by sniper or mortar fire across the front lines, a divide largely fixed in a 2015 deal that ended the heaviest fighting but didn’t bring peace."
日本觀察看法很有趣:
"俄羅斯希望東烏克蘭成為非武裝地區,確保能避免NATO軍不斷湧向俄羅斯邊境的體制,而美國和烏克蘭政府卻毫不讓步,俄羅斯只能以武力確保東烏克蘭的軍事據點,並以此作為和西方交易的籌碼。但是俄羅斯進入東烏克蘭的武裝勢力並不服從克林姆林宮的意願,其中心勢力據說是俄羅斯軍隊的間諜機關GRU,此外還混雜著許多代表俄羅斯國家主義的「光頭黨」青年,他們總是尋求騷亂場所,這群烏合之眾缺乏統一指揮,各自行事。"
"老的歐盟各國沒有真正專心致力於烏克蘭問題,他們尤其明白一件事實,烏克蘭分裂為親歐的西部和親俄的東部,不可能因為加盟EU和NATO而抱成一團,況且烏克蘭對他國的依賴程度高,又十分腐敗,包攬烏克蘭的負擔令歐盟踟躕不前。積極推進和烏克蘭結盟的是波蘭和立陶宛這些新的歐盟加盟國,他們害怕俄羅斯的復活,希望確保烏克蘭作為政治緩衝地帶。"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206/#.YgxBF1sHNgk.facebook
屬於少數派的趙君朔從心理與手段做出有限戰爭的分析:
"動武當然可能造成重大傷亡和換來美歐聯手的嚴格經濟制裁,但是1)對於普丁這種長期在位的獨裁者來說,到了執政後期,權力穩固的狀況下,它們傾向於追求完成某種能建立歷史性功業的大事,而忽略這當中伴隨的風險,當年波斯灣戰爭前的海珊就是不覺得他吃掉科威特美國會勞師動眾來把他趕走,習近平現在積極為攻打台灣做準備已完成他心目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的最後一塊拼圖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雖然出兵會換來嚴厲的經濟制裁,但狡猾的普丁可能只在已經有所斬獲的東烏克蘭的Donbas再度用兵,而不是全面入侵來賭西方可能為了自己不想承受制裁的經濟代價而放棄制裁,這可能就是為何普丁儘管前天也滿口要繼續外交協商但還是說在東烏克蘭會發生針對親俄人士的"種族屠殺",這就是為他的用兵在準備藉口,而且有此藉口他出兵就不是進攻,是為了保衛也有俄羅斯護照的東烏居民。
而且即使他這次選擇擴大用兵範圍,從正在白俄羅斯演習的軍隊調兵南下圍攻烏克蘭首都基輔而遭受嚴厲制裁,他在冬奧開幕當天在北京簽訂的能源供應協議已經讓他足以緩和制裁的代價,讓他有底氣動武。因此總體來看,普丁還是在持續加壓希望靠動武的威脅讓西方暗中逼烏克蘭讓步或是烏克蘭自己提條件放棄加入北約(這在烏克蘭總統和德國總理的記者會中雙方的發言中有聞到一點朝這個方向邁出一步的味道),如果用嚇的不行,那只好用打的,而要打,最好是在烏克蘭大平原上融雪的季節(三月)開始之前,所以到底外交協商還能拖住普丁多久,值得繼續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61182262920534&id=100070862825831
從中央社地圖看, 出事的不是之前大家猜的頓內茨克而是盧甘斯克:
"俄新社的報導引述俄烏處理停火和劃界的聯合控制和協調中心(JCCC)指出,烏克蘭部隊格林威治時間17日凌晨2時30分(台北時間17日上午10時30分)朝盧甘斯克(Luhansk)境內開火,包括動用明斯克協議(The Minsk Accords)所禁用的迫砲與手榴彈。"
北約如果夠強硬也不致令俄羅斯躍躍欲試:
"「新明斯克協議」是指2014年烏克蘭東部內戰後的隔年二月,德法兩國斡旋烏克蘭政府和分離勢力掌控的頓內次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兩州,以及俄羅斯政府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共同制定系列措施,簽署「新明斯克協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分析,「新明斯克協議」執行的困難在於烏俄兩國對賦予上述兩州自治權的順序不同:烏克蘭主張應先重新掌握該區主權、俄國撤軍後,再舉行選舉;但俄羅斯否認在當地有駐軍,並主張先選舉並賦予當地自治權。這造成協議難以執行,戰火難滅。"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2180063.aspx?topic=3506
對被入侵者喊反戰、對侵略者寬容,都是偽善。
"當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國的政客提出讓我們放下武器,接受領土損失,為俄羅斯提供一些安全保障(荒謬!!!俄羅斯不需要任何安全保障,是它的鄰國需要保證免受來自他們方面的威脅)... 然後我感到憤怒和深深的厭惡。我對這些毫無價值的人感到厭惡,因為他們的偏見或多虧了普京的黑錢,他們準備譴責我的國家被吸收,緩慢而痛苦地死亡。對那些有巨大機會幫助克服危機,卻有意或無意地尋求加深危機的人感到厭惡和憤怒。因為即使烏克蘭完全投降也解決不了世界安全問題。"
傀儡前鋒:
"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允許俄羅斯可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並就互相保護、軍事合作以及邊界認定等達成協議,其中邊界認定相當關鍵,因為兩「共和國」所聲稱的邊界有部分地區處於烏克蘭控制之下,俄軍恐為其拿下這些地區的控制權。"
倆小弟認老大的十年賣身契:
"The 31-point treaties also say Russia and the breakaway statelets will work to integrate their economies. Both of them are former industrial areas in need of massive support to rebuild after eight years of war with Ukrainian government forces.
The 10-year treaties are automatically renewable for further five-year periods unless one of the parties gives notice to withdraw."
頓巴斯地區的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若接著加入俄羅斯聯邦,北約成員恐怕要正式面對東歐戰場的可能性了:
"Deciding to recognize the two territories in Donbas would likely grant the Kremlin greater sway over these regions, already proxies of Moscow, and hand Mr. Putin an additional trump card in negotiations in his current standoff with the West.
Russia’s Federation Council, the upper house of the Russian parliament, will consider the move to recognize the breakaway regions at a closed meeting Tuesday, the Russian state news agency RIA Novosti reported, a necessary move to formalize the decrees under Russian law."
早上看俄新社新聞時頗感慨: 沒看過國家剛獨立時揮舞的是鄰國國旗的....
"Groups of people gathered in the streets, displaying Russia’s flags and cheering Moscow’s move, another video shows."
https://www.rt.com/russia/550172-donetsk-lugansk-recognition-celebrations/
從美聯社的報導研判, 目前雙方實際動手不多, 主要還是政治操作為主:
"While separatists have charged that Ukrainian forces were firing on residential areas, Associated Press journalists reporting from several towns and villages in Ukrainian-held territory along the line of contact have not witnessed any notable escalation from the Ukrainian side and have documented signs of intensified shelling by the separatists that destroyed homes and ripped up roads.
Some residents of the main rebel-held city of Donetsk described sporadic shelling by Ukrainian forces, but they added that it wasn’t on the same scale as earlier in the conflict."
終於拿上個世紀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出來吵了,事實證明共產黨政權簽約都能隨時不認帳的: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一個重要的核武庫。但是在1994年烏克蘭、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鑒於烏克蘭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個備忘錄是安全保障的國際協議。根據協議,烏克蘭的核武庫被取消,核大國承諾保證烏克蘭的安全。"
WSJ這篇進一步剖析了普丁或者說俄羅斯政權的心理陰影:
"The Russian leader is trying to stop further enlargement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whose expansion he sees as encroaching on Russia’s security and part of the West’s deception and broken promises. He wants NATO to scale back its military reach to the 1990s, before it expanded east of Germany. The demands would reverse many of the extraordinary changes in Europe that took place in that decade.
In sum, Mr. Putin seeks to undo many of the security consequences of the Soviet Union’s collapse in 1991, an event the Russian leader has called the “greatest geopolitical catastrophe” of the 20th century.
Given that the past century encompassed two world wars, the Holocaust and much else, Mr. Putin’s superlative is revealing. It reflects what he saw at close hand in the 1990s: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empire, Moscow’s reliance on the West for handouts as its economy went into free fall and his country’s internal chaos. The West, meanwhile, trumpeted its Cold War victory."
布丁兄藉口核武放白羅斯的同時, 網路上出現二戰用博物館級BM-13多管火箭砲出現在俄羅斯往烏克蘭方向的公路上前進中...
"俄國現存的戰術核武存放在至少30座軍事基地和掩體中,由柯列斯尼可夫(Igor Kolesnikov)領導的國防部第12總局(12th GUMO)負責管制,柯列斯尼可夫有權向國防部長直接回報。
蒲亭如果準備發動戰術核武攻擊,可能會先諮詢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Russian Security Council)的高層盟友,之後再透過參謀總部下令將核彈頭裝上運送載具,並準備執行發射命令。
由於蒲亭無法預測美國反應,俄國整體核態勢將出現變化:潛艦將出海,飛彈部隊會進入全面警戒狀態,戰略轟炸機將移動到基地內顯而易見的位置,隨時準備起飛。"
白羅斯老弟中毒了, 換車臣老弟拿中國送的裝甲車上場支援:
"俄羅斯轄下車臣現任總統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是於2007年由普廷親自指派的領導人。去年2月24日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車臣自治共和國隨即宣布支持普廷發動攻擊,並調派部隊陸續展開支援。
根據《DefenceBlog》報導,卡德羅夫7日在其Telegram頻道上釋出一段影片,證實車臣部隊已接收由中國陝西寶雞專用汽車廠(Shaanxi Baoji Special Vehicles Manufacturing Co., Ltd.)製造的首批裝甲車,將用在俄方堅稱的對烏「特殊軍事行動」,也就是國際間普遍認定的侵烏戰爭。"
烏克蘭總算對中國有些態度了:
"烏克蘭國家反貪局在其「國際戰爭資助者」名單上,列了多國48家公司,指這些公司的商業活動間接或直接有助於俄國的戰爭行為。中國企業有14家被列入這份黑名單,包括民營的阿里巴巴、小米、以及多家國企如中國海洋石油集團(CNOOC)、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中國鐵道建築集團(CRCC)等。"
戰火下的烏克蘭鐵路如常運作:
"烏克蘭的鐵路有近2萬4140公里長,規模為全球第12大。烏鐵是全球第6大客運鐵路營運商,就貨運運輸而言為全球第7大。
烏克蘭鐵路網最早興建於前蘇聯時期,主要是由寬軌鐵路構成,與多數歐洲國家使用的標準軌鐵路不同。
烏軍摧毀了通往俄羅斯的跨境鐵路,但烏克蘭鐵路網仍可連結到其他國家,只是由於使用的鐵軌不同,列車普遍無法直接越過邊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烏鐵過去一年在通往鄰國摩爾多瓦、波蘭與羅馬尼亞先前停用的鐵路線上重新建造部分路段。有11個邊境關卡的基礎設施已經修復。
這不只讓乘客的旅程變得更便利,對貨物運輸而言也至關重要,因為全球大多數國家都仰賴穀物等烏克蘭產品。根據烏鐵資料,2022年一共輸送2890萬噸穀物,其中絕大多數是為了出口。"
日本的新援烏行動:
"她並宣布東京將「提撥37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4600萬元),以提供無人機偵測系統」。
她表示,日本也將提供5台發電機幫助烏克蘭度過俄羅斯襲擊之下的另一寒冬。"
資深小弟白羅斯都這樣說了....
"白俄羅斯國防部長赫列寧(Viktor Khrenin)於20日表示:「由於俄白邊境地區的軍事活動趨於活躍,烏克蘭東部局勢正在惡化,因此兩國總統決定將繼續檢驗部隊。」他宣布,演習結束後俄軍也不會撤軍,會在當地停留。"
找日本支援歐洲? 阿敗政權到底有多狀況外啊...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美國的拜登政府一直在詢問日本政府能否調撥部分日本的進口液化天然氣供歐洲使用。
不過,液化天然氣是日本的重要能源來源,其發電量佔日本發電站總發電量的39%,比例高居首位。另外,為了防止今冬電力供應吃緊,各大電力公司都希望能比往年得到更多液化天然氣。"
阿本這個答應法感覺是只夠讓歐洲塞牙縫?....
"根據了解,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接受美國拜登政府的提議,基本上決定將援助歐洲液化天然氣,幫助歐洲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日本政府接受美國政府提議做出這樣的決定十分罕見。
具體援助的方法是在確保國內電力穩定供應所需天然氣之餘,日本政府將要求擁有液化天然氣權益的能源企業等單位,希望他們配合政府決定援助歐洲。"
天然氣價格戰先開打:
"天然氣輸出國家論壇會員國包括俄羅斯、卡達、伊朗、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等,占全球已知天然氣儲量逾70%。這場會議展開的背景是烏克蘭控訴親俄叛軍在前線與政府軍發生「新的砲擊挑釁情事」。
由於歐洲對俄國將入侵烏克蘭的疑慮升高,天然氣價格已飆漲至2020年終交易價的近兩倍水準。
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在歐洲市場占40%,使得歐洲國家狂找其他替代供應源,大部分都看中澳洲、美國和卡達,但多數生產國表示,他們幾乎沒有多餘產能可彌補這落差。美澳兩國並不是天然氣輸出國家論壇成員。
論壇會員國將聚焦討論如何在中期增加生產。液化天然氣主要生產國卡達目前已著手一大計畫,希望在2027年之前增產50%。"
這篇將烏俄戰爭對歐盟能源衝擊效應做了整理: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揮軍入侵烏克蘭,點燃了歐洲對俄國能源過度依賴導致的通膨。歐元區能源價格漲幅在10月衝上41.9%,整體通膨率升至10.7%,創下1997年匯整數據以來的新高。歐盟統計局(Eurostat)估計全年歐盟通膨率高達9.3%,歐元區則是8.5%,都是史上罕見。 ...
歐洲第2個脆弱面是政策失算。俄烏戰前歐盟進口石油約有3成來自俄國、天然氣4成、煤炭等固體化石燃料則占5成。
標榜人權民主的歐盟卻在經濟上如此依賴一個軍事霸權獨裁國家,無視蒲亭上台後俄國接連入侵喬治亞、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Crimea)等地,造成區域不穩定。...
第3個由俄烏戰爭而凸顯的弱點是歐盟團結度。從歐洲各國搶購液化天然氣以填滿庫存備冬,結果推高市價增加各國成本,到富國砸錢補貼自家企業和民眾,造成歐盟內部市場不公平競爭,再到各國對於能源價格管制作法遲遲無法形成共識。這些各自為政和各執立場,拖累了解決共同問題的效率。"
"官方數據顯示,自俄羅斯進口的能源在2021年僅占英國境內能源用量的2.2%。不過,長期以來,英國超過40%發電量源自天然氣,約85%家戶使用天然氣鍋爐(以天然氣為燃料)提供房屋熱能(暖氣、熱水系統等)。雪上加霜的是,相較於歐洲大陸國家,英國房屋的絕緣隔熱品質較差,容易浪費能源。
英國境內約2/3房屋的能源效益指標級別為D至最差的G。這些房屋與能源效益指標最佳的A至C級相較,在今年冬季3個月期間,能源帳單金額恐將至少有1000英鎊(約合新台幣3萬7096元)的差距。"
"英國重度使用天然氣的傳統很大一部分是源於1970和1980年代對自家北海油氣田的大量開採。目前進口和自產天然氣在英國天然氣供應量的占比各約50%,主要進口來源包括挪威等北歐國家、美國、卡達。"
阿本在這次烏俄戰爭態勢逐漸明朗化後開始擴大自身天然氣儲備規模:
"Under Tokyo’s new policy, the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would call on certain big commercial importers to bring into the country extra buffer cargoes starting in December 2023. In an emergency, the government could order those importers to direct the gas to locations with the greatest need such as smaller regional power and gas companies.
In normal times, the importers could sell the buffer gas on the regular market, with a state-run energy corporation making up the difference if the importers suffered losses.
The policy calls for the buffer shipments to bring in about 70,000 tons of LNG eac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Initially it would last until February 2024 and eventually, the government would aim to secure at least 12 cargoes of that size for its buffer strategy each year, it said."
俄烏戰爭下的通膨通於推昇了日本物價:
"《路透》報導,日本政府週五(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排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在3月年增3.8%,連續第10月上漲,漲幅更是1981年12月以來最快,當時日本正經歷泡沫經濟。
不包括食品價格、但計入能源成本的CPI年增3.1%,符合市場預期中值,從1月創下的41年高的4.2%相比大幅放緩,主要是由於政府補貼降低了家庭水電費成本的影響。"
日本正在調整經濟安全的戰略面:
"眼下,岸田政權將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作為首要課題,由經濟安保擔當大臣小林鷹之牽頭,正在全力推進制定法案的相關工作。儘管這項法案的細節尚未公佈,但綜合媒體報導的資訊來看,新法案似乎將在四大領域制定法律法規。這四大領域分別是加強供應鏈、鞏固科學技術基礎、非公開專利制度、保護和維持核心基礎設施。其中,被認為必須優先推進的是非公開專利制度。"
"換言之,我們可以說岸田政權的經濟安全保障戰略重視的是,首先要彌補日本的制度性短處,讓國際社會認同日本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向其他國家(西方國家)已經推出的制度看齊。"
日本利率是否正常化的關鍵點:
"為何明年春鬥受到關注?因為連續兩年達到3~4%的薪資成長,將成為一個信號,讓人們接受如此情況,進而以「薪資與物價理所當然會上漲約2%」的感受為前提,展開經濟活動。薪資與其說是推升物價的動力,其實更像體溫計。以「薪資上漲,物價便會上漲」的因果關係來思考,其實不一定正確;若社會大眾的看法發生變化,薪資應該也會上漲。日本銀行正密切關注此處。由於在今年春鬥裡工資已經調漲,或許可能是變化的徵兆。但變化僅有一次,未能完全確信,因此希望再多觀察一次,以確定變化是否成真。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
日本在雙率維持保守不動的情況下改以退稅、補貼與社福手段降低通膨衝擊:
"根據日媒報導,這項計劃最關鍵的部份在於價值3.5兆日圓(約新台幣7616億元)的所得、房屋退稅,以及超過1兆日圓(約新台幣2176億元)的低收入家庭援助。經濟刺激計劃也包括將補貼延長至2024年4月底,以減緩汽油、電力、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影響。"
日幣匯率與財政狀況連帶影響到日本國防採購方向:
"一位政府官員表示,防衛省不會對沖匯率波動,這與企業不同;意味著,日本防衛省幾乎沒有辦法緩解戰斧巡航飛彈和F-35隱形戰鬥機的購買成本上漲。
報導指出,隨著支出削減,日本決定優先購買美國製造的先進前線武器,例如可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飛彈。"
因為經費有限,只好讓打擊大力丸先上場威嚇敵手,這到底是缺錢還是缺時間~😆
“日本政府原計劃從 2026 年度起採購 400 枚最新型「戰斧」,但將改為從 2025 年度起採購最多 200 枚舊型號「戰斧」。
木原在會談後聲稱:「鑒於愈發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作出了有必要提前實施的判斷。」
報導稱,雙方還在會談中「就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達成共識,確認尖閣諸島(即釣魚台)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
無論歐美跟俄羅斯有多雞同鴨講,俄羅斯擴張領土傾向從十九世紀的大斯拉夫主義就顯而易見了:
“俄羅斯與多數的歐洲國家並不一樣,民主自由的觀念並沒有深植在這個社會之中,相反的,認為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才能領導俄羅斯的想法,反而更加的普遍。這與許多亞洲國家長期無法擺脫威權統治,多數人傾向相信民主制度並不適合亞洲社會,頗有其異曲同工之妙。俄羅斯人或許已經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但是卻繼承了高壓專制的政治體制,如同典型的亞洲國家一樣,更強調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國家的整體利益犧牲,統治者擁有如家父長式的權威。這也難怪作者馬丁.西克史密斯會在書中又說道,蒙古人的入侵讓「俄羅斯孤立於歐洲之外,錯過了文藝復興,其國家進步中斷了兩百多年,就某些方面而言,她將永遠無法迎頭趕上歐洲的文化與社會價值,」
而這樣的亞洲性格,覺得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來領導國家,又往往肇因為不安全感。很多亞洲國家凝聚社會向心力並讓政權穩定的方式,都是選擇不斷強調外在的危機,以教育社會大眾團結對外的必要性。而且這樣的情況不分專制或民主、貧困或富裕,非常普遍地存在於亞洲社會之中。”
@Perfume 这个消息好像在美国就听不到,挺震惊的。毕竟美国能源情况最宽裕啊。。。仅仅因为地理距离?
@Perfume 拜登總統的作法不比任何其他美國總統更差 也同樣更不有力。綠色能源計畫導致的輸歐俄羅斯油氣量的減少 還不都是拜登總統們的歷史功勞?否則俄羅斯已經崛起十次了
西方這廂武器小補, 俄羅斯那廂不甘示弱:
"根據《路透》報導,「Maxar Technologies」指出,衛星在2月4日拍下俄軍在白俄羅斯葉利斯基(Yelsk)、列奇察(Rechitsa)及盧尼涅茨(Luninets)的部署概況,上述三地都距離烏克蘭邊境不到50公里。
衛星拍下俄軍在列奇察的一處部隊營舍、停車場及火砲部署點,在葉利斯基則發現俄軍出動的飛彈發射車及火箭發射車,在盧尼涅茨某處機場則拍到俄軍攻擊機。"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