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里,叶夫根尼·札米亚金设想了一个来自未来的诗人"R-13","R-13"十分迷恋于 "单一国家"和它对人类社会无所不至的严密控制,以至于花费了大量精力替那些惩罚异见人士的判决书润色,并且赞美那些反自由的"远古"宗教文化。在读到《创世纪》时,R-13解释到:上帝在天堂里让那两位作出抉择:有幸福没有自由,或是有自由没有幸福,没有第三种选择。那些白痴选择了自由。然后呢?随后的千百年里,他们一直怀念枷锁。看到了吗?世间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此。
想象一下,假如医生整天跟在我们后面提醒我们:"要补充维生素了",或是跑到我们家里,看冰箱里的水果蔬菜够不够,或者在我们抽烟时一把将烟夺走,我们会认为医生管得太多了,侵犯了个人的领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而不是保证人们的健康,如果我们要求医生保证人们健康,其实就是在侵犯医生的自由。反过来说,我们也不希望医生什么都做,因为我们都有自已的生活,不希望受到他人精细的管控。在未来的极权社会中,也许每个人都必须戴上fitbit手环,要是哪个人每天行走的步数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医生就会拒诊。但保持健康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医生的责任,把多少精力花在健康上应当基于我们的自主选择,由我们自己承担后果。20世纪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整天抽烟,但她抽烟是为了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工作上,要是她整天都关注身体健康,也许就无法留下这么多的遗产。
没有人可以在每个领域都达到完美,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必然面临着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有所放弃(我想要这个,不想要那个)。选择就必然产生后果,必然有所得失,而且有些后果和得失是难以预料的。失去了选择,也就失去了政治自由,人类的未来也就此断送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只有在不受强迫,不受官僚机构控制的条件下(它们所追求的完美完全就是谬误),才能真正展现出来。作为人类,他不能没有自由,他不是完美的,但他有着向善的潜力。
自由主义才是更好的方案,它带来的改变虽然缓慢,却更为深远和持久,因为它改变的是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外在的行为或是说话的方式。在自由主义下,人们之所以改变看法,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理性的劝服,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恐惧的胁迫。
自由主义者对于人性有着乐观却又现实的看法。他们相信人的可塑性—人既不生来性善,也不生来性恶,同时又相信教育的力量—促进知识,改善社会。身份政治之所以把大学当作它的主战场,原因显而易见:自由派的教育者相信,当人们获取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便能自己发现事物的规律,得出合理的结论。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受到了完整的,多样的,广泛的教育,便有能力自己做出良好的,尽管未必完美的决定。良好的决定顾全大局,并且把他人纳入考虑的范围。要想面对"种族批判理论"所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教育,这也是为什么自由主义者总是欢迎对话与辩论,鼓励人们发表不同的观点,包括那些不受待见的观点。然而,正如Alka Sehgal Cuthbert在Letters on Liberty中写到的:
「今日的"反种族主义者"无意与肤色不同的人们沟通。广泛地阅读,深刻地思考,并且以忠于内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都不被鼓励。不,"教育你自己"意味着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一些主旨相同的书籍。要是你没读过这些书籍,你就必须装作自己看过,并且十分热爱,否则你就会被谴责为无知。亅
畅销书《Why I’m No Longer Talking to White People About Race》(我为什么不再跟白人谈论种族)的作者Reni Eddo-Lodge则预先将一切来自白人的评价视为权力游戏的产物。这是在说,我们只能根据肤色评价白人的意见,而不是具体的意见本身,这就使得不同种族之间失去了任何对话的可能,它将学生们囚禁在不同的牢笼和部落里,而这恰恰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播共情。很多教育者,包括我在内,都认为良好的教育不仅仅需要传授实用知识,还要传授道德准则。与此同时,我们又认为教育不同于灌输。正如Sehgal Cuthbert所言:「没错,一个白人无法与一个黑人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所有人,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与另一个个体拥有同样的生活经历,如果我们真的相信"种族批判理论"所说的,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压迫的工具,那么白人除了赎罪之外便什么也做不了,这才是"教育你自己"的最终含义。」
良好的教育为自由道德提供了基础,让其茁壮成长。虽然这并不乌托邦,但长期看来有着更好的前途,它能真正地替社会带来积极,深远,和可持续的进步(而且不需要威权控制)。因为基于教育,劝解,和自由选择的道德,要比那些由外部强加的,基于恐惧的"道德"要持久得多,深刻得多。当罪恶变得不可能的时候。真正的道德便也变得不可能了。
任何强制的道德都必然是自相矛盾的,只有当人是具有自由意志和道德能动性的个体,能够选择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对其褒贬才有意义。
"种族批判理论" 的 "圣经" 之一 《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脆弱的白人-让白人讨论种族主义为就这么难)告诉我们:所有白人都有着不自觉的的偏见,一切白人皆是种族主义者,并且世代相传。他们获得救赎的唯一之路就是承认自身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罪恶,并且全心全意地拥抱"种族批判理论"的意识形态教条。
这在现实中有着多种体现,例如在企业中开展的"多样化训练",以及在教育,媒体与文化行业中正推行的"去殖民化",致力于应对"种族主义","仇恨言论"和"微歧视"的区域化"多元议事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了出来。
"社会正义理论"引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以下的这些:
首先,作为普通人的一员,人们是否有义务积极地去除身边的各种社会弊病,比方说种族主义,政治腐败,贫困,污染,失业?如果所有人都必须把精力花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上,他们还有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在这种期待下,所有人都必须朝着乌托邦前进,谁要是敢松懈,等着他的很可能就是监狱。
其次,我们是应该为自己没有做的事情被预设为有罪呢,还是应该在被证明有罪之前,被认为清白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证明清白的唯一方式,就是永远地接受一种乌托邦意识形态的奴役,永不停歇地追求完美。如果一种理论试将人们转化成狂热的信徒,让他们追求至善,而这"至善"又是由某些号称全知全能的少数人规定的,我们就必须对这种理论进行揭露。"社会正义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想象我们都生活在独裁社会中,独裁者强迫每个人都大公无私。这样做也许真的能消灭贫困,但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之所以帮助他人,已不再是出于一种无私的,对他人着想的意愿,而是出于一种自私的,对于道德警察的恐惧。 我们都已经知道这种做法在现实中会造成什么后果,苏联在20世所做所为便是这种"社区精神"的体现。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十分"和谐"的国家,这里看不到任何异端的宗教和思想,但只有这里的本国公民(尤其是女性),才切身地知道,为了这种表面的整齐如一,人们付出了多少代价。这样的一种"完美社会",以对人性的悲观态度为始,以对人性的极权操控而终,也正因如此,这种社会方能够释放出那些原本只存在于理论中的人性之恶,并且让各种抽象的理论成为罪恶的借口。
管制式的道德无异于奴隶式的顺从,它基于的是恐惧和自保的本能,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而且,管制式的道德依赖于庞大的官僚机构,用以监视,恫吓和镇压公众。以上的这些性质,使得身份政治不像是在真诚地改善社会正义,而更像是神权专制或毛式文革。
In the last year Google has banned: the Element app, the LBRY app, and several Fediverse apps. If you get all of your apps from a single corporation, be it Google or Apple, you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change that.
If you have an Android phone F-Droid is an alternative app repository, and it’s very easy to install! All of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apps have been available from F-Droid throughout being dropped from the Play Store.
If you have an iPhone, please consider other options for your next device. Apple does not respect you enough as a user to consider you possibly more capable of deciding what you should install on your phone than they are. That is absurd; please stop rewarding this behavior with your money.
Google has suspended Element (@matrix) from the Play Store for "Sexual Content and Profanity". Basically same story as with Subway Tooter a while back. Element is to Matrix as Chrome is to the web. Curiously, Chrome is still on the Play Store.
@freemo @kino @dankmaximus @zleap I am seeing disillusionment slipping into cynicism.
Apple Users Got Owned
https://puri.sm/posts/apple-users-got-owned/
"The illusion that Apple users have control over their computers was briefly disturbed this week when Apple released their new MacOS version “Big Sur” to the world."
@solidotbot 数据被收集,必然被滥用。
大体上我认同你的看法,我之前的嘟文得出的也是类似的结论:https://qoto.org/@Vectorfield/105231874301414376
当下技术寡头权力过大,危害民主,对其管制是十分必要的。作用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这些平台需要变得公开透明和可追责,硅谷的巨头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手中的权力,只有靠民主的力量迫使它们安分守己。
但是我认为在对技术寡头进行管制的过程中,对于平台原有的审查力量,政府应该做的是大副削弱,而不是将其继承下来并且扩大。Facebook和Twitter现在的审查力量几乎就和皇帝一样,集中,不透明,无法追责,根据一己之私利和无常的性格为所欲为。监管后,这些权力应该有着明确的边界,遵照明确的法律,受到社会的监督。不论如何,审查的权力只应减小,不应扩大,像现在这样,想封谁就可以封谁,连理由都不用给的审查权力,对任何民主社会来说都是不可容忍的。
@msd2 第一部性能较差的手机有什么推荐吗?
Have you been blocked by Cloudflare from using a website because you are on a VPN?
Cloudflare and the World Wide Web are not one in the same.
#Cloudflare routinely blocks competitor's VPN's.
Our hope is that @protonvpn and other #VPN providers begin to file anti-competitive lawsuits against these practices.
People should not be harassed by a global data bully for choosing to use a competitor's product.
@MeowDaniel
权力过大就要进行限制,光是将权力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是不够的。
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民众的认可,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即便对于一个民选政府来说,类似于 Facebook Twitter这样的审查权力也依然太大了,所以光是"规范和监管"还不够,还要有质的削弱。如果只是将审查的权力转移给民选政府,而不从本质上大幅限制审查的范围的话,那么如何防止民选政府的越界呢?左派当选了,便可以利用这些权力封杀右派,右派当选了,便可以利用这些权力封杀左派,直到一个精明的野心家出现,封杀掉一切反对者的观点,建立独裁体制。巨头们会滥用权力,民选政府同样会滥用权力,防止权力受到滥用的唯一方法就是对权力进行分散和限制,而不是让政府进行接管。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不认为言论自由是没有边界的,在战争时期进行言论管制甚至是十分必要的,自由的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但是关键在于,只有当确定某个言论会造成明确无误,无可争议的伤害之后(例如损害他人名誉,作伪证,泄露军事机密,煽动暴乱)对其进行管制才是合理的。这依据的应当是足以服众的,公开透明的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的''被冒犯''的感受,或者是似是而非的,不明不白的''反对仇恨言论"。
至于你提到的极端主义和虚假信息的问题,靠审查也是无法解决的,极端主义和虚假信息之所以泛滥,一部分是因为社交媒体为了自身获利,采取了危害社会的推荐算法,一部分是因为传统媒体失职,丧失了基本的客观公正,一部分是因为学术机构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转而推行有害的身份政治和觉悟政治。首先是大公司,媒体和学院自身丧失了公信力,然后才出现了民众对这些机构的普遍不信任,接着阴谋论和极端思想才有机会乘虚而入。不去解决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而是试图利用封锁和压制的方式把问题压下去,这是在抱薪救火。 此外,审查还会造成一种"烈士效应'',越是压制,就越显得像是在迫害,一些原先对极端主义无好感的人也许反而会被吸引,加上很多时侯,主流媒技和科技巨头在提到极端主义和虚假信息时,似乎总是在特指右派,过去的四年里,川普的选民在主流媒体的语境中经常是法西斯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基于这种类似的经历,更多的人反而对真正的极端主义者产生同情,客观上极端主义的影响力反而会增大。解决极端主义和虚假信息并没有特别的捷径可走,只能靠公开明亮的对话和理性的辩论,这要求社交平台不再用危害社会的算法替自己谋利,主流媒体不再将一己的好恶凌驾于客观公正之上,学术机构把追求真理当自己的目标。更多的审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最后,事到如今,我想情况已经十分明显,审查并不是单向的,一旦你打开了言论审查的潘多拉魔盒,也许一开始它是以反极端主义的名义进行的,然后它也许会扩展到右翼分子,然后它也许会扩展到左翼分子,总有一天它会冲着你来。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假如你随机地问一个左派,问他对Facebook是什么看法,他会说:''噢,扎克伯格,我觉得他就是一法西斯渣滓。'' 再问他对美国联邦法院有什么看法,他会说:"联邦法院是压迫者,充满了右翼法官"(没错)。再问他对美国政府的看法,他会说,哦,美国政府基本上就是由川普控制的一个法西斯独裁政府。 当你再问他:''你是否愿意给Facebook,联邦法院,美国政府更大的权力,好让他们审查你不喜欢的思想言论?'' 他会回答说:"当然了,这很必要,要不然仇恨言论就会流行起来"
这些人从来就不想一想,既然这些机构在我看来是法西斯的,独裁的,压迫的,那我为什么还要给它们这么大的权力,让它们控制信息流呢?
问题之一便在于,很多人只会从左右之争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政治,而这是一个十分狭隘的角度,因为它忽视了如此多的方面。在这些人看来,只要你给这些巨头权力,让它们审查右翼暴徒,审查右翼言论,封掉右翼理论家和右翼活动人士的账号,他们就胜利了。但他们并不明白,巨头们之所以封禁这些言论,不是因为它们是右翼言论,而是因为它们处于主流之外。遵从正统思想的言论总是受到许可的,审查总是指向那些在权力中心看来"不可接受"的观点,审查的定义就是如此,不只右派会被审查,左派同样也会被审查。姑且把道德放在一边,即便单单从策略的角度上看,让技术寡头封杀那些你不同意的人也是十分愚蠢的,因为总有一天,枪口会指向你。事实上,巨头们已经在审查左翼人士了,例如Facebook就在替以色列政府封杀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人们。左翼分子强化了这样的一种框架,却不知道这么做将会带来自我毁灭。这今人疯狂和忧虑,因为纵观人类历史,从来就不乏有人宣称自己发现了"绝对真理",然后新一代人发现前人是错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如果你排除了人们挑战和质疑既有教条和规则的能(尤其是最神圣,最不容质疑的那些),那么你就使人类失去了他最宝贵的武器,使其无法促成进步,反抗专制,挑战权威,而这正是那些"反威权主者"以为自己在做的。亅 (Greenwald)
在这之前,Facebook就有过替以色列政府封杀批评者的记录
https://theintercept.com/2017/12/30/facebook-says-it-is-deleting-accounts-at-the-direction-of-the-u-s-and-israeli-governments/
Facebook也曾经迫于土耳其宗的宗教压力,封杀了''冒犯" 穆罕默德的内容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5/jan/27/facebook-blocks-turkish-page-insults-prophet-muhammad
除此以外,Facebook还替俄国政府封杀过俄罗斯的异见人士
https://www.nytimes.com/2014/12/23/world/europe/facebook-angers-russian-opposition-by-blocking-protest-page.html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43070555
Facebook最近封杀了英国左翼政党Socialist Workers Party (社会主义工人党)
的帐号,该党是英国的主流左翼政党之一。 被封禁的不仅仅是总页面,还有本地页面的分支,除此以外,该党的活动人士也遭到了大规模的封禁。
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经常发表支持巴勒斯坦和BLM(黑人的命很重要)的言论,对英国政府的控疫政策有不少批评
这已经是该党第二次受到Facebook的封禁了,对于此次封禁,Facebook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https://swp.org.uk/press-release-facebook-shuts-down-major-left-wing-group-in-britain/
https://nitter.net/SWP_Britain/status/1352665375356448775#m
@rei5th 国企大厂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出生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首先大概率是农民,饭都吃不饱的,运气不好直接就饿死,或者直接被整死。
@solidotbot Solidot似乎改变了风格。观点的比重增加了,语言风格变得口语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