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槍及拖式飛彈為我國地面部隊主要的反裝甲武器系統,除了現役裝備之外,美國已宣佈售台400枚新型標槍飛彈(中程反裝甲飛彈)丶42套系統,金額達到1億1171萬美金(約合台幣34億餘萬元),這400枚標槍飛彈及42套系統,將於2022年一次全數運交台灣,屆時可有效強化台灣的反裝甲戰力。
標槍飛彈(FGM-148 Javelin)是美國研製的一種2人操作的反裝甲(反制戰甲車)飛彈,以飛彈彈體及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器為一套系統,對敵方裝甲車輛具有強大的殺傷破壞力,由於重量較重,一般均為坐在地面上發射,若前方有掩體可供支撐則可採用高跪姿射擊,有效射程可達2500公尺丶最大射程為4750公尺,由於摧毀力強,有著「戰車殺手」之稱。”
不報廢就出借,最後變別家的~
"「海劍羚」是仿效美國雷神公司的RIM-116 公羊飛彈(Rolling Airframe Missile)所研發製,其發動機為「天劍一型單節固體火箭(Sky Sword I)」,其是一種以紅外線與被動雷達整合導引的輕型、點防禦艦對空飛彈,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未來將會裝備於我國軍艦上。
據悉,前美軍的杜克斯郡號戰車登陸艦,曾參與二戰時太平洋戰區的數場戰役與韓戰,於1957年時出借給台灣,日後便從美國海軍除籍,正式將使用權轉移給我國,並於2017年出借給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轉型成為我國海軍史上第一艘飛彈測試艦。"
報導這篇的重工本身就是扯後腿的最大主力啦! 😆 😆 😆
"「許多次我們採購潛艦裝備,都已經得到對方政府的同意,給予輸出許可,但是最後這個廠商卻說不能簽約。」黃曙光說,的確有部分阻擾是受到中共打壓,但中共為何知道台灣要採購什麼?他們的外交人員跑去某國工廠施壓,因為看到台灣媒體報導。
另外,台灣內部有軍火商刻意爆料扭曲,這些軍火商因為沒有撈到賺錢機會,故意放消息破壞。他說,潛艦國造最大困難,多是來自台灣內部自己人,分不到東西,拿不到東西的人,就刻意搗蛋。推動潛艦國造過程當中,曾有人來推銷能夠代表找到某些潛艦裝備,但他沒有接受;有關裝備採購,多是原廠、台船、中科院、海軍四方代表一起談判,沒有其他民間人士參與,外界有許多傳言都不確實。"
另一種微觀切入思考:
"對台灣來說,這世界上仍有許多地方是中國無力施壓的,也無助長內戰的問題,如地方司法機關,私人保全公司,個人槍械市場與蒐集軍用品的生存遊戲玩家等。台灣過去都將武器外銷市場鎖定在飛彈、火砲、機艦等大型武器上,但說不定小型槍械與軍警通用的個人裝備,才是台灣可以有所突破的方向。過去T91步槍的組件能成功打入北美市場,就是一個好例子。
即使台灣過去一直強調國防自主,但包括最基本的手槍、小口徑火砲與許多彈藥還是要仰賴外購,國內雖然也有部份的自製能力,但距離國外產品仍然有一段距離。台灣還是電子業大國,但諸如軍用通訊系統、夜視鏡與槍械快速瞄準具等,也是採用國外產品居多,這其實很可惜。
台灣如果可以更重視這些領域,發展出與國外產品相同水準,價格也合理的武器裝備,一來可以滿足國內的軍警市場,二來國外許多聯邦國家的地方司法機關,都屬地方自治的範圍,聯邦政府無權干涉,中國較難以施壓,是可以爭取的市場。台灣能藉此建立自給自足的基礎國防工業,累積技術與資金,以支持發展大型的先進武器系統,而不是長期依賴國防資源的注挹。"
"台灣目前的規劃,是以後備部隊阻止敵方部隊登陸後,快速向內陸挺進,限制其行動範圍,再以精銳的常備部隊反擊,軍方稱之為「拘打配合,灘岸殲敵」。但要單靠後備部隊牽制敵方的精銳前鋒,恐怕力有未逮,也會造成嚴重死傷,或許學習南韓的做法,在危險的灘頭設置阻絕工事與掩體,在周邊連絡道路設計破壞裝置,都能協助後備部隊更有效阻礙敵人,完成任務。
當然,這種作法的最大阻力,恐怕還是來自台灣內部。如這兩年來,陸軍希望在台東部署阿帕契武裝攻擊直升機,並新增特戰連的駐地與訓練場,以強化東部地區的反登陸能力,就遭到台東地方鄉親的抵制,最後胎死腹中。要在這些風景如畫的海灘,甚至是淡水河口,設置阻絕工事與掩體,恐怕會遇到很大的反對聲浪。在空間解嚴與國家安全的考量權衡之間,絕非完全零和的對立選項,政府有責任慎重考量,協助國軍進行最有利的戰場規劃。"
承認問題總比死不承認來得好~
[ An unpublished government report commissioned by Taiwan’s defense ministry, which was reviewed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ound a culture of paperwork that cut into combat training. It said “endless misconduct and mismanagement” had weakened young people’s willingness to join the forces. ]
"目前4個月的役期,要訓練出一個合格的機械化步兵,或裝甲運兵車、步兵戰鬥車、甚至主力戰車的操作組員,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光是體能就達不到要求,更不用說各種先進武器的操作,通訊系統的使用,聯合作戰的協調配合,戰場上的應變處置等要求。但要訓練出一個會扣扳機,熟悉步槍或機槍的操作,擁有一定基本戰鬥技巧的步兵,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問題的癥結出在陸軍對於後備部隊的編裝定位不明,連帶的讓後備軍人的訓練改革,莫衷一是。"
後備動員都可以寫成系列文了~
"國軍要避免的是重蹈過去的覆轍。首先是基幹旅無法取代常備部隊防守重要地點,特別是解放軍突襲台灣的能力越來越成熟,陸軍部隊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以避免機場或港口遭到佔領。基幹旅需要一段時間的動員或準備,讓部隊進入臨戰狀態,不能隨便把一個基幹旅放在防守地點,就逕自認為這個基幹旅會擁有如同常備部隊的戰力,如此將出現防禦漏洞。而最老生常談的,教育召集訓練一定要落實,更是基幹旅這種後備動員制度能否成功的關鍵。
此外過去基幹部隊的諸多問題,例如:基層軍士官普遍缺員、武器裝備老舊、欠缺足夠保修能力,以及擁有高階專長的後備軍人不足,只能以其它專長來替代等,也必須解決。目前軍方似乎將多數問題都歸咎於改採全募兵制後導致兵力不足、役期太短,難以訓練一般役男取得高階專長。不過每個時期都一定會有不同的困難與挑戰,在過去役期長達一年十個月的時候,陸軍連常備部隊裡,都有基層軍士官嚴重缺員與後備軍人專長管制紊亂的情況。現在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全募兵制,並不是負責任的態度。"
陸軍補貨中~
“根據國防部今天公告最新決標案指出,我駐美軍事代表團已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兩項軍購案合約,一是「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金額為96億2千餘萬元台幣,合約在今年6月1日起生效,預計在2027年底前完成。此案傳出就是「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及「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
海軍考慮入手澳洲和阿聯與台灣空軍都有買的MQ-9B:
"根據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布這筆軍售案項目時指出,購案包括:4架「MQ-9B無人機」,以及2套無人機固定地面控制站、2個機動地面控制站、12個具備抗欺瞞模式(SAASM)的慣性導航系統(EGI)(另有2個備援),或選擇可用性反欺騙模組,為美國軍用GPS接收機解碼精密GPS觀測(P碼)所須模組。除此之外還包括MX-20多光譜瞄準系統和備件、SAGE 750電子監視措施(ESM)與AN/DPX-7 IFF詢答機等配備。"
陸軍各種花甲武器終於可以退休啦...
"根據資料,美國援助台灣的首批46輛M41華克猛犬(Walker Bulldog)戰車,於民國47年10月運抵基隆港,開啟這型經典傳奇戰車在台服役歷程,成為國軍裝甲部隊主力,台灣最多曾操作700多輛M41A3,直到M60A3、CM11及CM12等戰車服役後才逐漸交棒。
經過性能提升後的M41D戰車,目前仍在金門烈嶼擔任第一線戰備任務。"
陸軍表示: 終於輪到我汰舊換新了QQ
"陸軍現役的牽引式155口徑榴砲,大多為美國軍援台灣的M114式155榴彈砲,服役至今已達69年之久,最大射程為15公里,但需要由其他車輛來牽引到射擊地點設置砲陣地,機動力較為不足;至於陸軍砲兵部隊現役的火砲主力,包括M109A2及A5自走砲丶M110A2八吋自走砲,裝備都已超過年限,最年輕的是M109A5,服役也已有22年,亟待有新式裝備加入提升戰力。"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557637